范例一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并不很好理解,好在课文思路清晰,教学中我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了以下一些相关的问题:
1、为什么说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想法?
2、从哪几方面理解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并不值得骄傲?
3、怎样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4、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怎样的?
5、课文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6、找出文中的反问句,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读课文时有了方向,在朗读一遍之后,又让学生迅速浏览进行勾划,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有必要先把问题作以简单的说明。
前面的博文曾论及学习文章时要让学生入境,而要让学生入境首先老师自己要入境,本文说理性很强,那么教师首先要让自己信服,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要想法设法找一些佐证,要能真正地为作者的观点叫好,但带着学生学完之后又能走出课文。而要让学生入境,本文则要侧重于联系一些材料证明课文中的一些观点。而要让学生入境,好的导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从一开始就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强化这一条主线,让学生慢慢地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或者是获得一些知识。当然学习过程中不时的穿插一些有趣的话题或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种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办法,比如本文得到大自然创造了巧妙绝伦的艺术品,但苍蝇蚊子是这样的艺术品吗?学生对这一问题还是颇感兴趣的。
总之,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就要让学生养成预习提问题的习惯,事先收集归纳,以此设计好教学,可课下预习,问题由课代表收集,提前交回),这样才能设计好教学,实施好教学。
范例二
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要让学生入境,好的导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无味,在引导到“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时引入“UFO”“外星人”之内的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中说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的细节,从中得到感悟。启发学生保护大自然,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
范例三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创新教学的问题。
一是打破以往文本语言与内容兼顾的传统做法,而只选择了后者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目的在于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思想。(这样设计虽然削弱了文本语言的学习,但是强化了课堂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运用,从而保证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与再认识,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并促使他们能够正确支配自己的行动与实践。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本文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颇具思想深度。虽然文中有些说法还值得商榷,但这无形中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与思辨的空间。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一设计的目的达成很好。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既启迪了智慧又加深了体验。最后的“体验与反思”环节更把学生在本课中的收获外化为活动计划与口号,这既是课堂向生活的延伸,又是课堂效果的有力测评,对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引导性。
二是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了“电视节目现场模拟”的方法,通过对话、采访、合作、探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为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是避免学生审美疲劳,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又因为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语言与思辩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目前颇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虽能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但往往又弱化了语文学习的本质。再加之文章本身观点较为独特,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因此上好本课须为学生创设思辩的氛围,这也是我采用“电视访谈”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课堂实践看,这一设计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有预习时丰富资料的介入,学生发言积极,思考积极,热情高涨,参与度极高,从而使课堂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范例四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人类顽强地从刀耕火种一路走来,
本该站在高高的云端无比骄傲的时候,却尴尬不已地发现了自己
的无知和愚昧。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愈演愈厉,人们
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也日渐深沉。
于是,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就成了
《敬畏自然》这堂课的重中之重了。
为此,我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动态,制定了一个既教学
又育人的教学目标,并精心地安排了教学环节来完成目标。由于
“环保”问题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加之
文章的议论性、说理性很强,所以在理清文意体会文章主题方面
很容易入手,学生一点即通。
至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自然观方面,则采
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四边互动形式和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收
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见解的发表是本堂课的亮点。摒弃了空洞乏味的说教,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并通过讨论得出结果。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开阔视野,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看待环保问题,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思考。
通过检查学生以活动小组开展的板报展示活动,看到了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树立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思想观。通过参与了由班委会组织召开的“我为环保添块砖”主题班会,更进一步体会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高涨的环保热情。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是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过于紧凑,个别环节时间稍显不足。
范例五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
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范例六
对于理解起来有难度的课文,我们是否一定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呢?我想,既然我们强调自主探究学习,就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教师一讲解,一指导,学生全懂了,还让他们自主探究什么呢?阅读教学不只是为了从文本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继续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不懂的内容这堂课,我回避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的分析,而是从他们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一线贯穿,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既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给他们提供了思考探究的空间,教学效果是良好的
教师应该交给学生理性地思维,初二的学生正是思维的形成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也具有盲目性应该怎样看待课文的内容呢?我想,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必要的我引入了两段网上的争论性文字,目的也是希望学生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从学生的积极性看来,他们对这个设计是有兴趣的
假(jia)如(ru)对学生(sheng)的(de)(de)点拨(bo)(bo)能(neng)更(geng)贴切,更(geng)到位,那么课(ke)堂教学的(de)(de)效(xiao)果可能(neng)会(hui)(hui)更(geng)好一(yi)些适时而准确的(de)(de)点拨(bo)(bo)最(zui)能(neng)体现一(yi)个(ge)教师的(de)(de)功力,但这正(zheng)是这堂课(ke)所欠缺的(de)(de)好的(de)(de)点拨(bo)(bo)和学生(sheng)的(de)(de)精彩发(fa)言(yan)结合起来,一(yi)定会(hui)(hui)给(ji)课(ke)堂增色不少这,正(zheng)是我(wo)今后要努力的(de)(de)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