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
作者(zhe):佚名 文章来源:网(wang)友(you)投稿
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及课文积累背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课文译读)
一、导入,作者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除干京滴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二、读课文。
1、正音,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
三、 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 (详细内容参见《中学教材全解》初三语文上册221-224页)
四、 再读文章,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深入研究)
一、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三个部分。//binful.cn/teach/7481.html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dong)(dong)庭湖是无生(sheng)(sheng)命之物,用“衔”“吞(tun)”则使人(ren)产生(sheng)(sheng)有生(sheng)(sheng)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dong)(dong)庭湖的关系(xi)写(xie)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shi)磅礴的动人(ren)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di)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