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说明顺序 通识文路巧思
——第四册第三单元阅读复习知要
(448200)湖北省(sheng)沙洋(yang)县长(zhang)林中(zhong)学(xue) 鲁(lu)修贤
不过几百年历史的现代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关注科学亦便成为世人的已然共识。第三单元选编的课文正是普及这种科学知识的精萃。这些作品,要么阐明某一现象的科学原理,要么阐释某一领域的科学观点,内容丰富多彩,文笔兼有理趣情趣。
学好本单元,情感目标同在进一步加强科学意识,继续努力追求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知能训练,主要落脚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着重地注意说明的顺序,弄清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组织文章的,逐篇解读与整个单元的比较研读相结合,体悟具体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易于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格局,注意事物的表里、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等的位置与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唯此可行。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本单元的科技说明文都是阐明事理的篇章,基本上采用的均为逻辑顺序,这样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因为它要说明的是事物的方方面面,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事物的发展原理。
《食物从何处来》主要说明了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途径。先说“自养”,即绿色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和一些矿物质,经根系,到叶子,到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食物来;后说“异养”,即“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人类也属于动物,亦为此型(尽管多有差别)。因为“自养”是“异养”的基础,没有“自养”生物,“异养”生物便不会存在。本文依据事理介绍食物来源,从植物到动物的说明顺序是符合逻辑的。
《时间的脚印》主要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5~29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有两个意思,在21自然段之前说明岩石如何毁灭与新生,从22自然段开始说明岩石是无字的史书。就前者而言,5自然段总提下文,6自然段讲到自然界中岩石所呈现的各种现象,合而作为总说,7自然段过渡引起下文,8~21自然段逐层分说。8自然段点明岩石毁灭所呈现出的现象是个结果,9~14自然段显然是交代其原因。9自然段概括说明呈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后,继之以四方面的作用进行具体说明,10和11自然段说空气和水中的酸类,12、13、14自然段依次说雨水、生物和人。15~17自然段再说岩石形成的原因,18~21自然段则相应说其结果。或总分,或因果,从概括到具体,使得说明的层次极其鲜明。
《气候的威力》介绍了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并对它影响全球气候的几个因素作了科学的分析。这个主要内容在3~17自然段,而1、2两个自然段指出变幻莫测的气候是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只是总述人类的处境,泛泛谈论气候。前后两部分是从一般到特殊吧。文中说“威力”,实际上是说南极气候恶劣的一面,3~6自然段说明南极气候风狂、寒冷与变幻莫测的特点,7~15自然段具体说明南极影响全球气候的三大因素,16~17自然段用大量的数据说明南极气候的威力之大。作者采用了层层剥离的写法,从大的议题逐步过渡到具体的话题,具体的话题中又用上一些简短的表顺序性词语,如“首先、另外、还有”等,行文在宏观的视野中展开,自然连贯。
《漫话小行星》让我们了解小行星发现的历史、编号和命名办法、小行星的起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说明顺序是先回顾历史、再介绍现状、最后探讨成因,这样的顺序更能引起阅读的兴趣,比较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揭示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两篇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作出结论。不同之处是,《恐龙无处不有》由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提出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在5~14自然段具体说明大陆的漂移时,仍是总分结构;《被压扁的沙子》则是从恐龙灭绝的原因谈起,提出两个假设(1~6自然段),然后通过“斯石英”的形成与分布证明“撞击说”,否定“火山说”(7自然段至文末)。两文透彻的说理与严谨的逻辑是分不开的,这对我们的说明文写作必然有所借鉴。
本单元说(shuo)明(ming)文(wen)中(zhong)运(yun)用记叙的(de)(de)作用,说(shuo)明(ming)的(de)(de)语言和方法等(deng),也(ye)应(ying)列入达标(biao)的(de)(de)要求。学完了这(zhei)个(ge)单元,我们对说(shuo)明(ming)文(wen)的(de)(de)基本知识应(ying)该(gai)有(you)一个(ge)全面系统的(de)(de)充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