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深情地环视着这使我百般依恋的红操场,我不由十分感慨:是什么让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娘子军”战士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鏖战?在严刑拷打中坚守?在无怨无悔中奉献?不正是为了今天这繁盛、富庶、喧闹、自在么?活着的和死去的吴琼花们,她们会感到欣慰和自豪的。
⑧沉吟着,耳边似又回荡起那支响彻了多半个世纪的娘子军连歌:“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选自梁其山散文集《小城如歌》,有删改)
13.【内容感知】请参照选文中的批注A,完成批注B的内容。(2分)
批注B:④一⑧段写了 。
14.【语言赏析】从以下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析。(3分)
(1)茶店里位老伯舞着那杆黄澄澄光溜溜的毛竹水烟筒,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娘子军连的故事,几个小伙子沉醉在这壮美的故事中。
(2)丹丹碧血般的木棉花,莹莹白玉似的橡胶花在村口热热烈烈地笑着,互相辉映。
15.【写法评析】简析选文第③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2分)
16.【情感体味】选文最后一段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
17.【迁移拓展】读完选文后,你打算将红操场推荐为学校革命教育研学基地,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你的推荐理由。(2分)
三、思辩与探究(10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21 题。(10 分)
材料一:逐梦星辰,争相竞秀。
2022年是中国航天的高燃之年,丰收之年,创新之年。中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在4个陆上航天发射场和相关海上发射平台争相竞秀,发射成绩各有千秋。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频频出手,令人瞩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年执行了 25 次发射任务,占比 39.06%; 发射密度为 1次/14.6天; 共发射41个航天器,占比22.65%;“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都是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的。此外,2022 年8月5日,一型可重复一枚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使用的试验航天器成功发射:8月26日,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年发射次数、发射频度皆排名第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地并进,屡创佳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管理西昌和文昌 2 个航天发射场,共进行了 22 次发射任务 (西昌发射场 16 次,文昌发射场 6次),占比 34.38%, 发射密度为 1 次/16.6天,排名第二; 发射 76个航天器,占比为 41.99%。载人航天的 4次任务由文昌航天发射场承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全年发射次数虽名列第二,但发射航天器数量排名第一。11月12日,“天舟”五号成功发射,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200次发射的卫星发射中心。
材料二:刷新纪录,再铸辉煌
2023年5月39月上午,在一棒又一棒测控通信“正常”的呼号声中,“神舟”十六号飞船搭乘长二F摇十六火箭一飞冲天,“神舟”十六乘火箭顺利分离,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此时,距离地面36000公里的天链中继卫星也开始了对“神舟”十六号飞船的测控力。一棒棒测控接力就像一根不会断的线,牢牢牵住空间站和“神舟”飞船,让地面实时了解航天员和航天器的情况。在与空间站对接之前,“神舟”十六乘组绕地球飞行6个多小时,三名航天员中,只有指令长景海鹏经历过这样的航天飞行。从2008年随“神舟”七号第一次出征太空,到2012年“神舟”九号任务,再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出征任务,景海鹏亲历了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出舱、第一次手动交会对接和第一次实现中期在轨驻留,这一次他刷新了中国航天员飞天次数记录。
(央视新闻2023年6月1日)
材料三:传承精神,蓄力强劲
据悉,航天城管理局首席专家高军曾经走进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等学校开展航天知识讲座,讲座中,高军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航天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展现状和未来、职业发展机遇等内容。并结合航天传统精神、“两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等。阐释了在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航天人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内涵。今后,海南省将继续加大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航天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力度。希望广大青少年学生。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找准人生定位。不惧困难。砥砺前行。努力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前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海南日报》)
18.【信息梳理】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2022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在4个陆上航天发射场争相竞秀,发射成绩各有千秋。
B.2023年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号点火发射,一飞冲天。“神舟”十六乘组将绕地球飞行6个多小时,三名航天员都曾经历过这样的航天飞行。
C.海南省加大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航天知识的力度,希望青少年学生要有科学探索精神,抓住发展机遇,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用事实证明,2022年是中国航天的高燃之年,丰收之年,创新之年。
19.【语言辨析】有同学认为将“材料二”画线句中三个加点的“第一次”删去表述更为简洁,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20.【写法探究】“材料一”中引用大量的数据,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3/4 爱上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