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爱上海 > 初中语文 > 非课标

《黎明的通知》的体裁特点

[移动版] 作者:鲁修贤

《黎明(ming)的通知》的体裁(cai)特点

着眼于诗歌体裁的特点,我们可抓住本诗的四“性”,把握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1.高度的概括性。整首诗看来写得很具体,一个又一个画面不断呈现,可仍就是一种象征,“黎明”象征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借助“黎明”这个意象向人们发出召唤,以“抗日战争必胜”“抗日战争的光明前途”为象征义抒发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抒写了作者对胜利的预见,对光明和新生活的热爱,对被奴役和被压迫人民的慰问与思念,以及在艰苦困难时期的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昂扬奋发的精神。诗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胜利、全国解放的时候,人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人们热烈欢迎这一新天地,并为之欢欣雀跃。这首诗之所以亲切感人,不仅在于这些细节的真实生动,更在于通过这些细节,所传达出的革命的意义。    2.鲜明的形象性。黎明,就是天快要亮的时候,用来比喻解放、自由、胜利、幸福,告诉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日子即将来到。作者把“黎明”当作人来写,用第一人称“我”来指代它。作为诗的主人公,“黎明”自述比诗人直接通知大家要形象、生动得多;作为“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黎明”“踏着露水”,“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从东方”而来,其使命是“带光明给世界”,“带温暖给人类”。“殷勤的女人、鼾声的男人、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困倦的母亲、婴孩、病者、产妇、老人、不幸者、爱生活的人、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所有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即所有被战争困扰而受难的人们,都是“黎明”让诗人转达通知的对象;“黎明”让所有的人们走出战争的阴霾,脱离暗夜的魔爪,努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哪怕是“打开窗、打开门”、“鸣汽笛、吹号角”、“扫垃圾、贴春联”、“唱歌、跳舞”来迎接她的到来。

3.浓烈的抒情性。本诗并非顺从通常的思维逻辑着墨,即写人们怎样祈盼着或迎接黎明到来,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即从黎明就要到来着笔,以“黎明”的眼光和心绪来写。诗人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气把人们的祈盼道出。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构思,使这首诗充满了新鲜感,使诗人心中的那种欢悦之情更感人地流溢出来了。诗作的感情步步推进,语气也逐层变化。诗中有五次嘱托。第一次在开头,用祈愿而舒缓的语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第二次是要求,“借你正直人的嘴”传出黎明即将到来的消息,让等待者来欢迎。铺叙逐步展开,语气也转为热切。第三次,要求“借你热情的嘴通知他们”,铺叙更加开阔,语气转为热情而强烈。第四次,要求“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诗的结束是第五次嘱托,说“夜已快完了”,表示时间紧迫,必须将“黎明”的“通知”赶快传布出去,让所有的人都来迎接。这时诗情发展到顶点,语气肯定而急促。

4.和谐的(de)音乐(le)性。本诗(shi)遵(zun)循了(le)诗(shi)人不定(ding)行(xing)(xing)、不定(ding)节、不定(ding)韵(yun)的(de)原则:“念起来流畅,像(xiang)一(yi)条(tiao)小河,有时声音高(gao),有时声音低,因感情的(de)起伏而变化”(艾(ai)青(qing)《诗(shi)的(de)形式问题》),把自由诗(shi)推到了(le)一(yi)个(ge)新的(de)高(gao)度。诗(shi)作着(zhe)意(yi)运用两行(xing)(xing)一(yi)节的(de)快节奏,精心选用排(pai)比句式,造成了(le)一(yi)浪推一(yi)浪的(de)气势(shi),充满(man)了(le)动感,意(yi)境也十(shi)分开阔,有力地表现了(le)诗(shi)人对光(guang)明的(de)渴求,以及历(li)史黎明期的(de)欢(huan)乐(le)感;尽管诗(shi)行(xing)(xing)长短不拘,不押(ya)韵(yun),但递进排(pai)比的(de)句式,前后呼应的(de)手法,依然使(shi)得(de)全诗(shi)于(yu)自由奔放中颇见(jian)和谐统(tong)一(yi)。

`
阅读本文的读者还读了
无相关信息
查看更多黎明的通知资料
随机推荐
�Ϻ�gm����Դ,�Ϻ�gmƷ��,�Ϻ�gm��̳�Ϻ�gm����Դ,�Ϻ�gmƷ��,�Ϻ�gm��̳ͬ�ǰ�����,����������,�߶���������Ϻ�gm����Դ,�Ϻ�gmƷ��,�Ϻ�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