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顾(gu)“四”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有人说,这一人物形象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有人说,木兰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热中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也有人说,《木兰诗》着意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也有人说,《木兰诗》旨在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其实,这首古代北方民歌杰作的经典意义,就是它对于普通女子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我们读赏中国诗歌史上的这朵奇葩,不妨籍其字里行间的机智运思深化印象——
诵——四重感情的故事。
《木兰诗》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走过“和平——战争——和平”的曲折的生活道路,常例划作“出征前夕、军旅生涯、立功归来”三个部分,此为顺叙中的时间分法。变通一下试试情节分法,按“悲、离、欢、合”之序截成四个部分,也照样见得思路活畅。开头两段的场面描写中,唧唧声和叹息声相对,刻画出人物“悲”的心理;第3、4段描述入伍与征战,在途在塞皆是“离”了家,且一别十来年,毕竟梦绕魂牵;第5段铺写奏凯还朝的情景,论功行赏,可谓“欢”矣;最后铺述亲人乐“合”,全家团聚,整个情节在充满喜剧色彩的高潮中落下帷幕。
吟——四句每组的层面。
《木兰诗》围绕“木兰是女郎”安排叙事的详略,语言繁简恰当,如写军中征战就很简括,而写出征前、立功后则很繁复,但不曾贪多务得,也没有一味求简。铺叙时,基本上每四句话一个意位,这就自然形成了始终平等的若干层次断面的读音停顿。全诗中只有三处看上去是两句的“组合”,可因为都是“互文”,展开来也一样有了“四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将军”与“壮士”换位,“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中“当窗”与“对镜”换位,均可又得二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同时说到两人,如果像下文两句写一人那样表述,也能再得二句。炼句当然求精,意会务必概全。
揣——四字拈连的排比。
民歌常用铺排的手法。《木兰诗》的排比往往连续四句拈用相同的字则显出特色。第2段前四句连用四个“所”字,不仅反映木兰从军前的复杂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且对后面说明的原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第3段前四句连用四个“买”字,表现出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既迫不及待,又暗下决心,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这段里还连用了四个“闻”字,反复咏叹,足见从军之切和思念之深,故拟矛盾,表现了女儿真情和英雄气概(若把爷和娘掰开说“闻”,第6段里也连用了四个“闻”字,细致刻画了木兰全家闻讯后的喜悦,烘托了欢快喜庆的气氛)。写木兰到家后的举动,同样也是不厌其详地描写具体的细节,连用四个“我”字,更见“我”兴奋亲切。
析——四下特意的虚指。
“军书十(shi)(shi)(shi)(shi)二卷”“策勋十(shi)(shi)(shi)(shi)二转”“同行十(shi)(shi)(shi)(shi)二年(nian)”与“壮士十(shi)(shi)(shi)(shi)年(nian)归(gui)”,这(zhei)四句(ju)(ju)中的(de)(de)(de)三(san)个(ge)“十(shi)(shi)(shi)(shi)二”与一个(ge)“十(shi)(shi)(shi)(shi)”字应该(gai)都(dou)是虚(xu)指(zhi)。这(zhei)类数(shu)字习惯上表其(qi)多(duo),“十(shi)(shi)(shi)(shi)二年(nian)”“十(shi)(shi)(shi)(shi)年(nian)”皆为十(shi)(shi)(shi)(shi)多(duo)年(nian)之意,如(ru)当作实(shi)(shi)数(shu),便前后矛(mao)盾不(bu)可(ke)理(li)解了。“十(shi)(shi)(shi)(shi)二卷”强调(diao)木(mu)兰(lan)的(de)(de)(de)父亲此次(ci)(ci)非(fei)出征不(bu)可(ke);“十(shi)(shi)(shi)(shi)二转”只言木(mu)兰(lan)记功次(ci)(ci)数(shu)之多(duo),并非(fei)木(mu)兰(lan)被提升了十(shi)(shi)(shi)(shi)二次(ci)(ci)。再者,买(mai)战马几句(ju)(ju)用的(de)(de)(de)“东、西(xi)、南(nan)、北”和回闺房几句(ju)(ju)用的(de)(de)(de)“东、西(xi)”,也同四个(ge)虚(xu)数(shu)一样,表示的(de)(de)(de)是虚(xu)位而非(fei)实(shi)(shi)指(zhi)。至(zhi)于起兴的(de)(de)(de)首句(ju)(ju)“唧(ji)唧(ji)复(fu)唧(ji)唧(ji)”,也没有什么具体(ti)意义,就仿佛“呀呵嗨”“呀喂子哟”一样表声(sheng)而已,作叹息声(sheng)是无疑的(de)(de)(d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