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交织了种种关系
——鉴读《人民解(jie)放军(jun)百万大军(jun)横渡长江(jiang)》
标题与内容的解说关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一则比较清楚比较完整的新闻,相当于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新闻”,这一句话基本上说出了课文的内容。我们知道,标题就是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梗概,而实实在在的内容呢,可用一段话说出,课文开头的导语(第一、二句话)便是极其简明准确地摘要报道;可用几段话说出,课文的主体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三个层次便是具体鲜明地介绍。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构成,导语呈现新闻的主要事实,或者同时揭示主题思想,主体是对事实的叙述和展开,是消息的中心部分,努力避免和导语语言重复。本文的导语和主体部分的内容,详尽地解说了标题所指,给人全面而清楚的印象。
导语与主体的总分关系
导语总括简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主体按渡江地点方位的不同,具体详述消息内容,介绍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渡江战况。分述时,对于先后详略,考虑非常周密。因为中路军是“首先突破”的,所以先作介绍;又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渡江情况的详细报道(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即转入下文。西路军和东路军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战斗的,考虑到西路军渡江情况与中路军相似,连在一起讲,比较方便顺当,因而接写西路军是顺理成章的;这一路的情况叙述较为具体,也是当然之事。东路军情况写得最为详细,这是因为此处敌情与前两处都不同,战斗激烈,又因为此处是被敌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金汤”防线,有必要具体些,才更能显示出我军英勇善战、摧枯拉朽的作风和气势。
层次与层次的相承关系
“20日夜起”“21日下午五时起”“正是……那一天”等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材料的组织与处理采取了分路叙述的方法,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抵抗较小,便放在一起;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固,所以放后。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22日2时《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已作报道),便先行略写;再写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而更加详细地叙述东路的激战情况及赫赫战功,进一步突出了我军的斗志和力量。正是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也体现了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如果先说西路军、后说中路军,就不符合时间先后的顺序,而且也不能同新华社已发的关于中路军渡江作战的那条消息很好地衔接了。
衔接与过渡的转折关系
主体部分中讲到(dao)汤(tang)恩(en)伯到(dao)芜湖督战不起(qi)作用,既(ji)是(shi)议论的事实(shi)论据,又为(wei)下(xia)(xia)一(yi)(yi)层作了铺(pu)垫。下(xia)(xia)一(yi)(yi)层便从汤(tang)恩(en)伯的“认为(wei)”说起(qi),然(ran)后用了“不料(liao)”一(yi)(yi)词转折,过渡到(dao)叙述东(dong)路(lu)军上去,巧妙而自然(r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