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孩子的学习和学业成绩
第七章 孩子的学习和学业成绩
一、今天的教育制度
今天的教育制度,只是在不断地提醒甚至强迫孩子必须把书读好,但是怎样做才能把书读好呢?似乎除了勤奋多读几遍书外,没有更好的方法教给孩子。很多学校,更以量多及填鸭式的教学为宗旨。孩子读不懂一课书,家长会让他吃完晚饭后再读;若还是读不懂,则会要孩子牺牲玩耍时间把书读懂;若还是读不懂,孩子只有迟一点睡,或是更早起床去读;若还是读不懂?没有办法,孩子蠢,只得认命!
细心分析以上的模式,不难看到以下几点: (1) 这种只是一遍又一遍重复读书的方法,用增加时间去达到目标,而没有研究“读”的方法是否有效,如何可以提高效率? (2) 这样的读书方法及过程,沉闷枯燥无比,不要说小孩子,任何一个成人都受不了。不能集中精神、抗拒和逃避是意料中事。 (3) 没有两个人一样,因此也没有两个人的学习能力一样,而传统教学方式,则假定一套方式能使所有人都学习得好! (4) 就算用这个方法学得到,也只不过是把课文记忆到默书或考试之日。多少学生能背诵一年之前读熟的课文?绝大部分的成人都会承认读书时背熟的文章,都已经“交回给老师”。记忆文字的排列组合,与吸收文章的意思是两回事,哪回事更重要?更不用说把学到的应用在人生里了。 1904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首创“智商(IQ)测验”,从那时起,人人以为智商是衡量一个人智力的标准,每个人的智力高低可以凭智商测验而得知。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候活·格拿教授首先提出人的智力其实不止一种,而是有七种之多(1998年更增至八
种)。因此,有些孩子学习语言很敏悟,但数学的功课却做得很差;另一些孩子在运动上很成功,但是学音乐却十分困难。
候活·格拿的理论更能解释在现实中出现的现象。这一理论,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基础了。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学习与记忆,都要用到脑里三个内感官系统:内视觉、内听觉及内感觉。(内感觉包括味觉、嗅觉、触觉、本体感觉及内心的感受等。)有些人多用内视觉,可以称为视觉型,如此类推。听觉型的人思考、学习及记忆都习惯用大量的语言文字,最适合传统的读书方法。他们喜欢读书,多读几遍便能记得。而视觉型最没有耐性,不肯重复又重复地读书。感觉型则重感受,如果不能把所读的内容化为心里的感觉,读多少遍也不能记得。
一个孩子的大脑从出生至12岁的期间,学习的能力比成年人强很多,只要明白他的脑的运作模式,再做相应的配合运用,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习得既快又好。
寄望教育制度出现重大改变(bian)并(bing)非(fei)易(yi)事。倒不如帮助孩(hai)子(zi)找出他最(zui)有效的学(xue)习模式,使他学(xue)得既容易(yi)又开(kai)心(xin)。这(zhei)类技(ji)(ji)巧已经存在,我设计的亲(qin)子(zi)课程孩(hai)子(zi)篇便包括了(le)这(zhei)些技(ji)(ji)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