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减少几倍”的应用举例
虽有以上名家、教材、语法书对倍数的明确使用规定。但“减少几倍”的形式还是层出不穷,频频见于各类书刊、杂志及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现代汉语词典》对语言的定义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所以,语言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约定俗成,乃至“习非成是”的过程。一旦某种语言现象频繁运用于表达、交流、交际的场合,这就说明其有着合理的一面。以下是“减少几倍”的具体例证。
〔1〕
名人类
1.“一种语言的音素无论怎样繁复,比词类来总是少好些倍。”(赵元任《反切语八种》)
2.“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要少几倍》”(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p53)
3.“实际语音要比切韵系统简化一倍,到了中原音韵时代(十四世纪)又比第十八世纪的语音简化了一倍以上。”(王力《汉语史稿》中册p342)
4.“孙小姐嘤然象救护汽车的笛声缩小了几千倍,伸手拉鸿渐的右臂,仿佛求他的保护。”(钱锺书《围城》)
5.“听说这比战时已经便宜了三倍。”郭沫若《洪波曲·苏联纪行》
6.“工钱的单价,几年差不多减了一倍。譬如做粗纱,以前‘亨司’(八百四十码)单价八分,现在以不到四分了。”(夏衍《包身工》)[19]
现代汉语本身就以经典白话文为依据。所以“减少几倍”的用法出现在名家名著中似乎更有一定的说服力。 〔2〕数学教材类 1.《新中华算术课本》第一册( 顾楠等编,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53 版 32 页):“被除数放大几倍,那么商数也放大几倍;除数放大几倍,那么商数反而缩小几倍。
2.《十年制学校实验用课本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 年第 1 版 14-15 页):“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 1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就缩小10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就缩小 1000 倍……”
3.《法国小学算术课本》第四册([法] 瓦索尔编,北京编译社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5 年 8 月第 1 版 102-103 页):“要把一个末尾带零的整数缩小10 倍、100 倍、1000 倍,我们在这个数的右边去掉 1 个、2 个、3 个零。”“要把一个小数缩小 10 倍、100 倍、1000 倍, 我们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往左移 1 位、2 位、3 位。”
4.《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八册(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小学数学教材联合编写组编,北京出版社 1983 年 1 月第 1 版 30-31 页):“如果要把一个数缩小 10 倍、100 倍、1000 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位数不够时,要用‘ 0 '补足。”
《数学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
2002 年出版
“减少几倍”的争论中,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在数学教学中。既然教材中早有先例,似乎又为这一说法带来一定的合理性。
〔3〕信息媒介
对于“减少几倍”的格式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大众信息媒介,诸如报刊、书籍、电视和网络。这其中的例证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下面仅择其典型的几例。
1.焦炉,其中“JKH-89”焦炉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均比土法炼焦减少1倍以上,而且使焦碳质量大大提高。(《人民日报》 1993.10)
2.这种描述法与外国远传版面中使用的图象表示法相比,信息量减少几百倍!(《人民日报》 1992.11.21)
3.它的半径如果从目前的七十万公里,缩小到三公里,即缩小二十多倍,就要演变成黑洞。 (《光明日报》 1978.7.19)
4.所以同样的企业,同样的经营,在上海的税后利润就比深圳少了2-3倍。(《文汇报》)
5.现已查明,黑蚁和白蚁只要一相遇,就会进行全面的战争,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黑蚁就可以使敌方减少十倍。(《文汇报》)
6.激光光束大约比普通音频唱片的唱针细几十倍。(《新华文摘》1992年第8期)
7.缩微制品……低缩率,比原件缩小15倍以内;中缩率,缩小16-30倍,……(《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21]
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这样重要的报刊都出现了此类格式。那么在语言使用严重混乱的网络,“减少几倍”的广泛更是不言而喻。如: 1.“今年发生登革热减少十余倍,乙脑又见抬头” (2003-11-01 08:53:03金羊网)
2.“鸟巢瘦身少花4亿 五棵松体育馆用钢量减少八倍”( 2005年7月1日08:54 sport.sohu.com)
3.“福建中医学院喜迎47名海外新生 收费减少3倍”( 2005 年9 月21 日 中国网 文章来源:中新社)
4.“……06年乌克兰计划减少1倍肉类进口数量。”(2006-2-6 16:3 www.chinaccm.com)
5.“棉花工厂化育苗黄梅示范成功 用工投入减少10倍”( 2006-09-15 04:40:51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吴志远)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家商务部网站的ZF公告中:“莫斯科市计划将外藉劳工数量配额减少1倍”(2007-07-16 23:14
文章来源:商务部商务部网站)
〈四〉“减少几倍”的来源探寻 既然“减少几倍”有如此广泛的使用天地,那么这个格式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对此白丁和李琴在著作中,认为是近代西方文化传人中国的结果。其实不尽然。西方语言的确是“减少几倍”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其实中国古代也早有先例。下面的研究,我们就将从这两个方面具体展开。 〔1〕“减少几倍”的英语来源 其实,在欧洲主要语言中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倍数词”,法文和俄文中也有“减少几倍”的格式。但由于英语的广泛应用性,在此仅介绍英语中倍数的表达方式: 1.“…times+as+形容词或副词的原数+as…”句式,表示“A是B的1/X”
例如:You run twice as slow as I . 你跑的速度是我的二分之一。
2.用“…times+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than…”句式
例如:Wheel A revolves four times slower than Wheel B. A轮的转速是B轮的四分之一。
3.用“表示减少意义的动词+by +数词(倍数)”句式。
例如:As a result of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s production cost has been reduced three times.由于技术革新的结果,使生产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二。
4.用“减少意义的动词+by a factor of +X”句式。这是科技英语中常见的表示倍减少的一种句式,意思是原来的1/x;这里虽用了介词by,但并非指净减,而是指减少后的结果。
5.用“…be an X times (fold) +表示减少意义的词语…”,这种句式也是表示减少到原来的1/X。
例如:The principal advantage of the new machine is a twofold decrease in weight.
新机器的主要优点是重量减少了二分之一。 6.用“减少意义的动词+times(数词)+as compared with…”句式
例如:Price for insecticide has dropped 1.5times as compared with 1950. 虫药的价格比1950年降低到三分之二(降低了三分之一)。[22]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减少几倍”格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西方人无论增加还是减少都可以使用的 〔2〕“减少几倍”的古文来源 ① 1.《后汉书•樊宏传》:“(樊)准课督农桑,广施方略,期年间,谷粟丰贱数十倍。”
2.《晋书•卢循传》:“后称力少不能得致,即于郡贱卖之,价减数倍,居人贪贱, 卖衣物而市之。”
3.《旧唐书·郭子仪传》:“以朔方减十倍之军,当吐番加十倍之骑。”
4.《旧唐书••北狄传•渤海靺鞨》:“今日渤海之众,数倍少于高丽,乃欲违背唐家,事必不可。”
5.《宋史·河渠·黄河下》:“因是三山为趾,以系浮梁,省数十百倍。”
6.《金史·张彀传》:“一日之间,价减数倍。”
②小说类
1.北宋小说《靖康纪闻》“官司增置粜粟米场、卖柴炭场,米不过三升,薪不过五十文,其2.值减市价数倍,赴场籴买者如市。”
3.北宋语录《朱子语类》(简体字版):“会其直,比抛降之数减数倍。”“先问其砖之大小厚薄,依样烧砖而结之,费比朝廷所抛降之数减数倍云云。”
4.北宋语录《朱子语类》(简体字版):“至主上禁中游幸,惟用稷轿,其制轻捷,又减少辇数倍。”
5.冯梦龙《醒世恒言》:“如蚕种不好,但堪为绵纩,不能缫丝,其利便差数倍。”
6.西湖渔隐主人[明]《贪欢报》第三回:“二叔道:‘只他一双小脚儿也比你差了数倍。”
7.明小说《万历野获编》:“至主上禁中游幸,惟用稷轿,其制轻捷,又减少辇数倍。”
8.李渔《连城壁·子集》:“莫渔翁道:‘倘若读书之后,发达起来,我却要十倍的利钱,少了一倍,我也不肯收的。’”
9.清小说《镜花缘(下)》:“ 我见算书中差分法,有递减,倍减、三七、四六等名,纷纷不一,何能及得这个明白了当。”
10.清小说《八仙得道(上)》:“ 笑之时,骨节一松,那久受压迫伏不敢动的恶豹顿时觉得身上的重力减轻了十倍,这正是它脱离羁缚的机会儿到了。”
11.清小说《八仙得道(下)》:“现在的世上恶人,究比善人少得几倍,有雷电以示威,亦大足警惕一班宵小无行之徒。”
12.清小说《海国春秋(上)》:“ 长所奏廉洁赃十三万有零,包静乃致于有千万,廉洁若真贪婪,不应少于胥役百倍。”
13.民国小说《宋代十八朝宫廷艳史》:“立时把汉兵战败;汉兵经这么一退,全部队伍勇气一短缩,战斗力就减了百倍,立时被周兵战胜。”
14.民国小说《明代宫闱史》:“时宋献策进计道:“官兵少我十倍,众寡相去悬殊,他们所恃以取胜的,就是……”
如果说清末民国的小说,还有可能受到西方的影响的话,那么史书中的记载更加证明了此类格式应用的历史之渊远。
〈五〉“减少几倍”格式的争论
目前对“减少几倍”用法的可行性,国内学界争论不息。在《咬文嚼字》2005年第2期中就曾集中展开过辩论。而谭生树老先生状告“人教版”的事件也在网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主要意见分成两类。一类是否定观点,基本上是五六十年代“不能用(说)”、“错误”的重申,如符达维的《“倍”的用法亟须规范》(《语文建设》1995年第1期)、林惠芳的《“减少若干倍”商兑》(《语文研究》1994年第1期)、李琴的《“减少几倍”的说法为什么错而难改》(《秘书之友》2000年第11期、郑惟厚的《涨几倍?少几倍?怎样说才正确》(《中国统计》2008年第2期)、郎业成的《“倍数”的正确用法》(《上海会计》1983年第12期)、成遗德的《“减少几倍”?》(《语文知识》1995年第二期)……;一类是基本肯定的意见,如盛树屏的《也谈汉语倍数缩减式》(《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7第20卷第4期)、白丁的《“减少几倍”格式的使用与来源考察》(《语文研究》1994第1期)、李远明的《为“减少几倍”正名》(《汉字文化》2000年第1期)、令狐楚的《语言的柔韧性》(《咬文嚼字》2004年第3期)
综上所述,“减少几倍”的确有其深厚的中外古今的语言背景,更有其通俗易懂、夸张修辞[28]、对称之美[29]、便于英汉双译[30]的(de)(de)优点。其实,语(yu)言(yan)现象本(ben)身就是(shi)随着人们(men)的(de)(de)生活(huo)习惯、交往过程自然(ran)产生的(de)(de)。很多(duo)时候并不一定(ding)要(yao)按某种硬性的(de)(de)逻辑发(fa)展下(xia)去。正所谓“世上本(ben)没有(you)路(lu),走的(de)(de)人多(duo)了(le),也(ye)便成了(le)路(lu)。”对此,笔者更(geng)愿接受《咬文嚼字》的(de)(de)编者的(de)(de)其中(zhong)两(liang)条(tiao)建议:一、工具书中(zhong)应补充(chong)数学中(zhong)关于(yu)“倍(bei)”的(de)(de)定(ding)义,即(ji)“倍(bei)”是(shi)两(liang)个数的(de)(de)比率,并举例说明(ming)增加(jia)可以(yi)(yi)用“倍(bei)”,减少(shao)也(ye)可以(yi)(yi)用“倍(bei)”。二、对语(yu)言(yan)实践中(zhong)的(de)(de)“减少(shao)”用“倍(bei)”,应持宽(kuan)容态度,不宜(yi)简(jian)单(dan)止(zhi)之。只有(you)这样,我们(men)的(de)(de)汉语(yu)语(yu)言(yan)才(cai)更(geng)好地更(geng)新、发(fa)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