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爱上海 > 高中语文 > 三册

高中课文正反解读——《祝福》

[移动版] 作者:505565700
《祝福》
【课文故事】
鲁迅的理发故事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牢骚发给能懂的人
在厦门大学,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里牢骚滔滔,随意掬来一束,1926年11月7日晚上的信里写道:“在这几年中,我很遇见了些文学青年,由经验的结果,觉得他们之于我,大抵是可以使役时便竭力使役,可以诘责时便竭力诘责,可以攻击时自然是竭力攻击,因此我于进退去就,颇有戒心,这或者也是颓唐之一端,但我觉得也是环境造成的。”
这个时间,本来鲁迅以为可以去广州和许广平聚会了,却不知广州中山大学也有了变故,鲁迅的牢骚也有了源泉。鲁迅在信中写道:“我这几天忽而对于到广州教书的事,很有些踌躇了,恐怕情形会和在北京时相像,厦门当然难以久留,此外也无处可去,实在有些焦躁。我其实还敢站在前线上,但发现称为同道的暗中将我作傀儡或从背后枪击我,却比被敌人所伤更其悲哀。我的生命,碎割在给人改稿子,看稿子,编书,校字,陪坐这些事情上,已经很不少,而有些人因此竟以主子自居,稍不合意,就责难纷起,我此后颇想不再蹈这覆辙了。忽又发起牢骚来,这回的牢骚似乎日子发得长一点,已经有两三天。但我想,明后天就要平复了,不要紧的。”
若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乐意听你发牢骚,并完全站在你的这一面鼓励你,那么,你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有了愿听牢骚、并愿用爱为心上人扑灭牢骚的许广平,鲁迅先生也是幸福的。
爱发誓的孩子气
在厦门大学,听讲鲁迅课的学生很多,也常常有热爱文学的女生像许广平一样,坐在第一排,热情地发言。可是,这一次鲁迅先生不再执著地盯着她们看了。
鲁迅的信一写到女人或者女生便会犯恋爱综合征:发誓、排他、孩子气。他的原信是这样:“听讲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和HM相见。”
然而这封孩子气的信,直到半个月以后才被许广平收到。收到后,许广平不禁被鲁迅的誓言逗笑了:“这封信特别孩子气十足,幸而我收到。斜视有什么要紧,习惯倒不是斜视,我想,许是蓦不提防的一瞪吧!这样,欢迎那一瞪,赏识那一瞪的,必定也能瞪的人,如其有,又何妨?”
广平兄的鼓励,鲁迅却不敢去执行,在接下来的一封信里,依旧目不斜视着:“我现在专取闭关主义,一切教职员,少与往来,也少说话。”嫩弟弟毕竟是嫩弟弟;花色的袜子大约不穿了,娘离得远了,也不再常常地叫了;但爱发誓的毛病依旧不变,呵呵,你听听他的话———“我现在专取闭关主义”。
【课文正解】
画人先画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
真可谓说到做到,鲁迅先生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不但惟妙惟肖,而且堪为画睛的经典。他为了刻画出封建社会里饱受“族权、神权、夫权、政权”这四大绳索绞杀着的典型劳动妇女形象祥林嫂,他带着“哀其不幸”的悲情,颤抖地拿起如椽的大笔,率先从描写她的眼睛入手。
当祥林嫂从严厉的婆家逃出来,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他这样描写着祥林嫂: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对此,鲁迅先生可谓惜墨如金,仅用“顺着眼”三个字进行了入微的刻画,但是这三个字却把人物本分善良的性格和勤苦耐劳的品质袒露在读者面前,起到了先声夺人之妙处。不难看出,祥林嫂这时的眼睛,是温顺的、善良的、胆怯的,是让人充满无限怜惜之情的。因此,在“顺着眼”三个字里,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这个年轻而新寡的妇女内心深处的茫然与自卑,而且也开始为其今后的人生命运担忧。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命运果然和祥林嫂开了一个天大玩笑,接踵而来,在她第二次丧夫,孩子失去,婆婆又索她被卖再嫁时,走投无路的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对此,鲁迅先生依然从眼睛入手,用饱含同情的笔这样写道: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真可谓细微处见端倪,细心的读者当然会发现,这时的祥林嫂虽然也还是“顺着眼”,但“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无疑是她又一次遭受丧夫失子打击后痛苦心灵的折射,是她用自己的眼睛在向世人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苦难,控诉着那个罪恶的旧世界。因此,祥林嫂这时的眼睛是屈辱的、无助的、彷徨的,是令人生出许多无奈和悲伤之情的。
令人揪心的是,祥林嫂的悲剧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在加剧。她在肉体与精神遭受双重折磨下,正一步步走向了痛苦的深渊,因此“捐门槛”成了祥林嫂手中唯一的救命稻草。让人少许安慰的是,她捐回门槛后,“眼光也分外有神”。按理说,这时的她本可以理直气壮地做一回正常人和干净人了,可是当她正在为自己因赎了罪孽而欢快和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时,殊不料鲁四老爷的一声断喝彻底击碎了她所有的梦。于是当“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只见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无疑,此时的祥林嫂俨然成了一个流落街头的行尸走肉的乞丐。而鲁迅先生仅用一个“轮”字,就把人物的全部沧桑钩沉出来,不但钩沉出了祥林嫂生死轮回的轨迹,而且钩沉出了读者心中的苦涩。因此,祥林嫂这时的眼睛的是绝望的、麻木的、迟钝的,是能让人激发出心底所有的呐喊和悲怆的。
就这样,鲁迅先生通过画眼睛,一环扣一环,不但入木三分地画出了祥林嫂所遭受的一次次的人生打击和命运戏弄,而且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到死亡的悲惨结局,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通过画眼睛,不仅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对劳动妇女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吞噬,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可见,眼睛的变化,是情节的急速发展;眼睛的变化,是人物命运的江河日落;眼睛的变化,是人物苦难的成倍加深;眼睛的变化,是作者心灵的升华!
乐景写悲情
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在鲁迅的文学画廊里,排出三文大钱的孔乙己是令人忍俊不禁的,念叨着“儿子打老子,老子打儿子的”阿Q是令人恨铁不成钢的,捐门槛“赎罪”的祥林嫂是令人悲凉的。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她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悲惨一生的生动写照,她的一生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鲁迅先生用如椽的巨笔,乐景写哀,更突现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因此,作者开篇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景象: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震耳的大音,忙碌的人们。小小一段话,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形象而具体,给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的感受。
然而,就是在这个万民祈福的日子里,祥林嫂却不合时宜地出现在鲁镇。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时的印象: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凉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她竟然在人们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中,带着“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的疑窦,背着“谬种”的骂名,如尘芥般凄然离去,无声无息。
可见,几家欢喜几家愁,乐景写哀情,一喜一悲中,足见社会之黑暗。
查看更多祝福 高中课文资料
随机推荐
ͬ�ǿ��500�Ȳ�,ͬ��Լ450Ԫһ���ֽ�,ͬ��Լ��ƽ̨�Ϻ�gm����Դ,�Ϻ�gmƷ��,�Ϻ�gm��̳���Ϻ�,�Ϻ�Ʒ��,�Ϻ�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