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生平简介
简介:
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biao)于1841年4月号的(de)(de)(de)(de)《祖国纪(ji)事》杂志。1839年俄(e)国斯拉夫(fu)(fu)派诗(shi)人(ren)霍米(mi)亚(ya)柯夫(fu)(fu)发表(biao)一首(shou)《祖国》,认(ren)为俄(e)罗斯的(de)(de)(de)(de)伟(wei)大在于人(ren)民(min)的(de)(de)(de)(de)温顺和(he)对(dui)东(dong)正(zheng)教的(de)(de)(de)(de)虔信,沙(sha)皇统治(zhi)集团(tuan)的(de)(de)(de)(de)御用文(wen)人(ren)也借爱(ai)国主(zhu)义来炫耀(yao)他们的(de)(de)(de)(de)文(wen)治(zhi)武功,莱蒙(meng)托(tuo)夫(fu)(fu)针锋(feng)相对(dui)地提出(chu)(chu)了自(zi)己对(dui)祖国的(de)(de)(de)(de)“奇异的(de)(de)(de)(de)爱(ai)情”,把祖国美好的(de)(de)(de)(de)大地和(he)勤劳的(de)(de)(de)(de)人(ren)民(min)视为祖国概念的(de)(de)(de)(de)真正(zheng)内涵(han),表(biao)现(xian)出(chu)(chu)他想了解和(he)接(jie)近人(ren)民(min)并休戚与共的(de)(de)(de)(de)强烈愿望(wang)。
生平:
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父亲是退役军官。
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
出生后不久被送到奔萨省塔尔哈内外祖母的庄园。
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
1827年随外祖母去莫斯科。
1828年入贵族寄宿中学,此时开始写诗。
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
1831年丧父。
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
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引起文坛注意。同年创作剧本《假面舞会》,表现一个勇于同上流社会对抗的悲剧人物。
1837年2月,普希金在决斗中重伤后去世。莱蒙托夫愤然作《诗人之死》一诗,直言杀害普希金的罪魁祸首是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
1838年4月回到圣彼得堡原部队。在此期间,除写了《述怀》、《诗人》、《匕首》等一系列抒情诗外,还发表《波罗金诺》和《沙皇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年轻的近卫士和勇敢的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两首长诗。
1839~1841年完成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由5个相对独立的中短篇组成。作品通过原来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贵族青年毕巧林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法施展才能,结果成了只好在一些无聊小事上消耗自己生命的“多余人”的经历,强烈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态度。小说的大部分篇幅用主人公日记的形式,重在自我心理剖析,兼有现实主义的客观具体描写和浪漫主义直抒主观情思的特色。
1840年新年,莱蒙托夫参加一个贵族的假面舞会,写了《一月一日》一诗,引起上流社会不满。
1840年2月,沙皇当局挑起他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决斗,事后借机将他逮捕。
1840年4月,他再度被流放到高加索;途经莫斯科时在果戈理的命名日宴会上朗读自己的新作长诗《童僧》,表现一个想逃脱监狱般的修道院回家的少年僧徒的痛苦和急切心情。
1840年6月,莱蒙托夫到达流放地,7月参加对山民的战斗。
1841年2月获准回圣彼得堡休假。不久完成长诗《恶魔》,描写天国的反叛者恶魔到了人间,仍感孤独,而且给人带来不幸,诗人以此表现对恶魔叛逆天国的赞赏,揭示其利己主义的悲剧结局。它和《童僧》均属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
1841年4月《祖国纪事》发表的《祖国》一诗,否定俄国的军事荣耀,讴歌俄罗斯的壮丽山川和淳朴农村生活,是他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1841年7月(yue)21日,莱(lai)蒙托(tuo)夫休假后回部队途中在高加(jia)索决斗时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