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zhong)(zhong)的(de)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de)感受是什么呢? 《桃(tao)花源记》给我(wo)们(men)描(miao)绘出(chu)了一幅理想社会(hui)的(de)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zhong)(zhong)也(ye)有相类似的(de)理想社会(hui)的(de)画卷(juan)。今天,我(wo)们(men)来学习其(qi)中(zhong)(zhong)的(de)一篇《大(da)道(dao)之行也(ye)》。(板书课题(ti)及(ji)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⒈一读课文,听一听,朗读节奏。
⑴视频朗(lang)(lang)读(du),体(ti)会朗(lang)(lang)读(du)停(ting)顿。
⑵教(jiao)师范读课,学(xue)生勾画生字词(ci)。
⑶学生自(zi)读,注意文中停(ting)顿。
(学法指导: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③“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④“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⑤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⑷学生(sheng)朗读,试着背诵。
⒉二读课文,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检查预习(xi))
⑵解(jie)释下列(lie)加点的字。
①大道之行也(施行) ;②选贤与能(通“举”);③讲信修睦(培养);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单独)(以---为亲);⑤矜(老而无妻的人) ⑥皆有所养(供养)⑦男有分(职分,指职业 )⑧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⑨不必藏于己(私藏) ⑩盗窃乱贼而不作(指造反)(指害人)(兴起)。
⑶用(yong)自己的话翻译下(xia)列句子。
①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⒊三读课文,理一理文章层次。
(第一层:总领全文。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
⒋四读课文,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li)解大(da)道、大(da)同、大(da)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tian)(tian)下是(shi)天(tian)(tian)下所有人的天(tian)(tian)下)(这几(ji)个(ge)概念是(shi)理解课文内容(rong)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⒈五读课文,本文是从哪几个(ge)方面来(lai)说明“大同(tong)”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吧。(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⒉六读课文,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四、七读课文,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以小组为单(dan)位,讨论(lun)交(jiao)流,要求人(ren)人(ren)发言。然后(hou)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ren),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jiao)流。)
⒈文(wen)中“大同”社(she)会跟陶渊(yuan)明描绘的(de)那(nei)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xiang)似的(de)地方?
⒉孔子的“大同”社会(hui)(hui)的理想实现(xian)了(le)吗(ma)?21世纪的中国社会(hui)(hui),是(shi)“大同”社会(hui)(hui)吗(ma)?
⒊请说一(yi)段话描绘你心(xin)目中(zhong)的理想社会。
(这是三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题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五、总结存储,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4.《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鳏寡孤独、夜不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