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设计: 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ke)文的学习(xi),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复述、翻(fan)译朗读的能(neng)力。
3、学(xue)习唐雎(ju)作为小国之臣却(que)不畏强(qiang)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难重点:
理解(jie)课(ke)文,了解(jie)人物形(xing)象。
自主预习案:
1、查(cha)阅(yue)资料,把(ba)你收集到的《战(zhan)国策》知识(shi)和(he)本(ben)文背(bei)景知识(shi)写在下面。
作家(jia)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xi)(xi)汉(han)经学家(jia)、目录(lu)学家(jia)、文学家(jia)。本文选自《战国(guo)(guo)策(ce)(ce)?魏(wei)策(ce)(ce)》。《战国(guo)(guo)策(ce)(ce)》是西(xi)(xi)汉(han)末年(nian)刘向根据战国(guo)(guo)时事的(de)记录(lu)整理编辑(ji)的(de)一部国(guo)(guo)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fen)东周、西(xi)(xi)周、秦、齐、楚、赵、魏(wei)、韩、燕(yan)、宋、卫、中山十二策(ce)(ce)。
背景资料: 公元前230年和(he)前225年,靠近秦国(guo)(guo)的(de)韩国(guo)(guo)、魏(wei)国(guo)(guo)相继被秦国(guo)(guo)所灭,其余山东六国(guo)(guo)中(zhong)的(de)赵(zhao)、燕、齐、楚,在(zai)连年不断(duan)的(de)战争中(zhong),早已被秦国(guo)(guo)日削月(yue)割(ge),奄(yan)奄(yan)待毙了,又过了几(ji)年,秦就统一(yi)了天下。安陵国(guo)(guo)是魏(wei)国(guo)(guo)的(de)附(fu)庸小国(guo)(guo)。安陵在(zai)它的(de)宗主(zhu)国(guo)(guo)魏(wei)国(guo)(guo)灭亡之后,一(yi)度还(hai)保持着独立的(de)地位。秦国(guo)(guo)想用(yong)诈骗(pian)手(shou)段吞并(bing)安陵,于(yu)是 安陵 君(jun)就派唐(tang)雎(ju)到秦国(guo)(guo)谈判(pan)。
2、给(ji)下列(lie)加点的(de)字注(zhu)音。
唐雎(ju)( )怫然(ran)怒( )免(mian)冠徒跣( )以(yi)头抢地(di)耳( )
休祲降于天( )天下缟素( )色(se)挠( )韩傀( )
3、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句(ju)子的朗(lang)读节(jie)奏。
(1)安 陵 君 因 使(shi) 唐(tang) 雎 使(shi) 于 秦。
(2)安 陵 君(jun) 受 地(di) 于 先 王 而 守(shou) 之,虽 千 里(li) 不 敢 易 也,岂(qi) 直(zhi) 五 百 里(li) 哉(zai)?
4、找(zhao)出文中(zhong)的通假字。
秦王(wang)不(bu)说( ) 故不(bu)错意也( )仓鹰击于(yu)殿上 ( )
5、结(jie)合书下注释(shi)和(he)资料,解释(shi)下列加点词语的意(yi)思。
唐雎不辱使命( ) 以(yi)大易(yi)小( ) 请 广(guang)于 君( )
以头抢地(di)耳( ) 休祲降于天( ) 天小缟素( )
秦(qin)王色挠(nao)( ) 长跪而谢之( ) 寡人(ren)谕(yu)矣( )
大(da)王(wang)加(jia)惠( ) 故不错意(yi)也( ) 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wang)怫然怒( ) 徒(tu)以有(you)先生也( ) 安陵(ling) 君其许寡(gua)人(ren)( )
6、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ren)与(yu) ( ) 请(qing) 广于 君 ( )
7、一词多义
使: 安陵 君因(yin)使唐雎使于秦(使:派(pai)遣。 使:出使 )
怒:秦王怫然(ran)怒(动词(ci),发怒 ) 怀怒未发(名词(ci),愤怒)
徒:免冠徒跣(徒:光着) 徒以有(you)先生也(徒:只(zhi)是)
以:以头抢地耳(er)( 以:用) 以君(jun)为(wei)长者(以:把(ba))
以(yi)五百里之地易安(an)陵(以(yi):用(yong) )
虽(sui)(sui):虽(sui)(sui)然,受(shou)地于先王(wang)(虽(sui)(sui):虽(sui)(sui)然 ,转折(zhe)连词) 虽(sui)(sui)千里不敢易也(虽(sui)(sui):即(ji)使)
8、结(jie)合注释(shi)和资料,用现代(dai)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君为长(zhang)者,故不错意也。
(2)而(er)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yu)?
(3)布衣(yi)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怀怒(nu)未发,休祲降于天。
9、合作探究
(1)、故(gu)事中的(de)人(ren)(ren)物有哪些?主要人(ren)(ren)物是哪个?
明确:故事(shi)人物有唐雎,秦王,和安陵(ling)君。主(zhu)要的(de)人物是唐雎 。
(2)、故事(shi)的主要矛盾是什么(me)?最后的结果(guo)是怎样(yang)的?
明确:秦王(wang)凭借大国势(shi)力想吞并安(an)陵(ling)国,而 安(an)陵(ling) 君不愿屈尊于秦国之下(xia)。结果是安(an)陵(ling)国谋(mou)士唐雎以机智的(de)辩解和过人的(de)胆(dan)识说(shuo)服了秦王(wang)。
(3)、文章结构(gou)内容:全文分(fen)三部(bu)分(fen)。
明确:第(di)一部分(1-1)写唐(tang)雎(ju)出使秦国的(de)背景。这一部分是为(wei)下面的(de)情节做(zuo)铺垫。
第二部分(fen)(2-3)写唐(tang)雎同(tong)秦王进行(xing)针锋(feng)相对的斗(dou)争的经过。
第一层(ceng)(第2段(duan))写唐雎坚决抵(di)制(zhi)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tu)的严正立场。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er)层(第3段)写(xie)唐雎以“士之怒(nu)(nu)”反击秦王的“天(tian)子之怒(nu)(nu)”。斗争的第二(er)个(ge)回合(高潮)
第三部分(4-4)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sheng)利(li)。(结局)
10、认真诵读课文两三遍,将读时(shi)遇到的疑难困惑写在下面(mian),课上交流(liu)。
课内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美国总统(tong)尼克(ke)松在(zai)1972年(nian)访(fang)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zai)南京长江大桥(qiao)问陪同(tong)访(fang)问的周恩(en)来总理。尼克(ke)松:每天有(you)多少人过桥(qiao)?周恩(en)来:每天有(you)五个人过桥(qiao)。尼克(ke)松:满(man)脸狐疑,周恩(en)来解释(shi)说:工、农(nong)、兵(bing)、学(xue)、商。
可见,语(yu)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shi)多么(me)的(de)重(zhong)要(yao),今(jin)天我们(men)就来(lai)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de)古人,靠自(zi)己的(de)智(zhi)慧和犀利的(de)言辞保全自(zi)己国(guo)家的(de)故事,现在就让我们(men)一起走进《唐雎不(bu)辱使命》。本节课(ke)我们(men)的(de)教学目标是(shi):(见上(shang)文)
二(er)、作(zuo)者(zhe)、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lai)说明(ming)抽象的(de)道理,富有(you)文(wen)(wen)学色(se)彩。所(suo)以它(ta)对后代的(de)散(san)文(wen)(wen)著作有(you)很(hen)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le)战国(guo)(guo)末期的(de)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nian)和公元前225年(nian),秦(qin)先后灭(mie)亡(wang)了(le)韩魏两(liang)国(guo)(guo);安(an)(an)陵(ling)是魏的(de)附(fu)庸小(xiao)国(guo)(guo),秦(qin)想用诈(zha)骗手(shou)段并吞安(an)(an)陵(ling)。 安(an)(an)陵(ling) 君(jun)拒绝秦(qin)王的(de)要(yao)求(qiu),在秦(qin)王不(bu)悦的(de)情况下(xia)派遣唐(tang)雎(ju)出(chu)使(shi)秦(qin)国(guo)(guo),目的(de)就(jiu)在于保全(quan)国(guo)(guo)土,解(jie)除与秦(qin)国(guo)(guo)之间的(de)矛盾(dun)。
三、你能读(du)准它们(men)吗?请给下(xia)列(lie)字注(zhu)音:
雎( ) 怫( ) 跣( ) 抢( )
祲( ) 缟( ) 傀( ) 挠( )
四.教师(shi)范(fan)读课文,学(xue)生勾画出(chu)人(ren)物(wu)对(dui)(dui)白(bai);让学(xue)生分(fen)角色(se)朗读人(ren)物(wu)对(dui)(dui)白(bai)。
(一(yi)名(ming)读秦(qin)王,一(yi)名(ming)读唐雎,一(yi)名(ming)读 安陵(ling) 君。要(yao)求:语气要(yao)符(fu)合(he)人物的地位和(he)性(xing)格(ge)特征,秦(qin)王的蛮横,唐雎的不(bu)畏(wei)强暴,义正词严, 安陵(ling) 君语气委(wei)婉。对秦(qin)王要(yao)读出他心理变(bian)化的层次“强骗——不(bu)悦——质问(wen)——怫(fu)然——蔑视——色挠(nao)”;)
五.理清文(wen)(wen)章的结构并说说课文(wen)(wen)主要(yao)写了一件(jian)什么事?
明确:本文通过唐(tang)雎面(mian)对(dui)暴秦(qin)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qin)王的(de)记(ji)述,赞扬了唐(tang)雎坚(jian)持正义、勇敢无畏(wei)的(de)爱(ai)国精神。全文短(duan)小精悍,全部(bu)用(yong)人(ren)物对(dui)话来叙写和(he)展开情节。
合作交流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2、结合重(zhong)点词语(yu)翻译课(ke)文。
安陵 君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虽然(ran),受(shou)地(di)于先(xian)王,愿终守之
秦王不说
3.指名学生朗读(du)课文,思考以(yi)下问题(ti):
①秦王与 安陵 君“易地”并非真心(xin),何以见得?
明(ming)确:秦(qin)(qin)(qin)王(wang)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qin)(qin)(qin)王(wang)使人(ren)谓(wei) 安(an)(an)陵 君(jun)曰”可(ke)(ke)看(kan)出(chu)秦(qin)(qin)(qin)王(wang)对 安(an)(an)陵 君(jun)的(de)轻视;B.“寡人(ren)欲(yu)以…… 安(an)(an)陵 君(jun)其(qi)许(xu)寡人(ren)”可(ke)(ke)看(kan)出(chu)秦(qin)(qin)(qin)王(wang)口气(qi)强(qiang)硬,并无商量(liang)余地;C.秦(qin)(qin)(qin)王(wang)不(bu)说,可(ke)(ke)看(kan)出(chu)秦(qin)(qin)(qin)王(wang)名易实夺的(de)心理。
②秦王易(yi)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dang)推测一下。
明(ming)确:秦王包(bao)藏祸(huo)心,运(yun)用欺诈手段,企(qi)图不战而(er)吞(tun)并安陵。
③ 安陵 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le)秦王的(de)要求?
明确: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地,希望守(shou)住它,不敢(gan)交换。
④本(ben)中怎(zen)样体现秦的(de)强(qiang)大和(he)安陵的(de)弱小?
明确(que):A.秦(qin)(qin)国(guo)“以五百里(li)之(zhi)地(di)易安(an)(an)陵”,安(an)(an)陵“以五十(shi)里(li)之(zhi)地(di)存”。B.“秦(qin)(qin)王不悦”,于(yu)是“ 安(an)(an)陵 君因使唐(tang)雎使于(yu)秦(qin)(qin)”,秦(qin)(qin)王不高兴,安(an)(an)陵就(jiu)要派使臣去,可(ke)见安(an)(an)陵之(zhi)弱。C.秦(qin)(qin)王嬴政(zheng)当时尚未统一(yi)六国(guo),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yi)怒(nu),就(jiu)要“伏(fu)尸百万,流血千里(li)”,可(ke)见秦(qin)(qin)国(guo)之(zhi)强。(前两点(dian)(dian)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第三点(dian)(dian)教师可(ke)做些(xie)点(dian)(dian)拨(bo)。
⑤ 请(qing)概括(kuo)第一段(duan)的段(duan)意。
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jing)。
探究质疑
1.男生齐读第二段。
2.要求学(xue)生结合(he)注释翻(fan)译全(quan)段,引导学(xue)生理解以下词(ci)句:
以(yi)君为长者,故(gu)不(bu)错意也
请 广于 君
而君逆寡人(ren)(ren),轻寡人(ren)(ren)与(yu)
虽千里(li)之(zhi)地不敢(gan)易也(ye),岂直(zhi)五(wu)百里(li)
3.讨论以下问(wen)题:
①细读秦王(wang)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wang)认为自(zi)己对 安(an)陵(ling) 君(jun)是(shi)什么态(tai)度? 安(an)陵(ling) 君(jun)对他又是(shi)什么态(tai)度?
明确:秦王(wang)认为自(zi)己把 安陵(ling) 君(jun)(jun)看做忠厚的长者,尊敬他; 安陵(ling) 君(jun)(jun)却不领情、轻(qing)视自(zi)己。
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hua)吗?为什么?
不(bu)是,这(zhei)是他吞并小国(guo)的一个伎俩。
③唐雎是(shi)如(ru)何反驳(bo)的(de)。
明确:他以“受地(di)于先王而(er)守之”为(wei)理(li)由,还强调即使是更多的地(di)也不敢交换(huan)。针(zhen)锋相对(dui),毫(hao)不客气。
④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 和安陵(ling) 君的理由有(you)何异(yi)同(tong)。
明(ming)确:相同(tong)点(dian):都(dou)回绝(jue)了秦王(wang)的无耻妄想。不(bu)同(tong)点(dian):唐雎的理由直截了当、直指(zhi)要害、寸步不(bu)让。 安陵 君则是胆怯、委婉(wan),怕激怒了秦王(wang)。
精读品析
1.女生齐读课(ke)文(wen)第三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zi)读第三段。
秦王佛然怒
大王能尝(chang)闻布衣之怒乎
亦免(mian)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怀怒未发(fa),休祲降(jiang)于(yu)天(tian),与臣而(er)将(jiang)四矣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su),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3.指名口(kou)译全段(duan),教师予以(yi)订(ding)正和(he)评(ping)价。
4.思考以(yi)下问题(ti):
①秦王说的(de)“天(tian)子之怒”的(de)具(ju)体(ti)内容(rong)是什(shen)么?
明确:“伏尸百(bai)万,流血(xue)千里。”
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明确:天子之怒(nu)”是秦王慑(she)服唐(tang)雎的话,意为要(yao)发动战争,消灭安陵;
③唐雎(ju)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表(biao)明自己(ji)要效法他们,同时表(biao)达(da)了要跟秦王(wang)斗争到底的决心。
④唐雎(ju)(ju)以“士之(zhi)怒(nu)”回击(ji)秦王的“天子(zi)之(zhi)怒(nu)”,这表现了唐雎(ju)(ju)怎样的精神?
明确:不畏(wei)强暴、敢(gan)于斗争的精(jing)神
⑤讨论:唐雎说(shuo),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shen)么呢?
明确:
学习研讨
1.小组(zu)范读课文第(di)四段。’
2.学生速(su)译第四段。
3。思考(kao)讨论(lun):面(mian)对唐雎严(yan)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
明确: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le),“色(se)挠”“长跪(gui)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xian)生也”,都说明了(le)他的外强中奸、色(se)厉内(nei)荏的内(nei)心世(shi)界。
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hao)处?
明确(que):从(cong)侧面刻画了(le)唐雎的(de)形象,表现了(le)唐雎的(de)智勇超群、英气逼人(ren)的(de)大无畏精神(shen)。
5、学生齐(qi)读(du)课文,思考
(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shuo)明(ming)。
明(ming)确:主要用了(le)夸张、排比、对(dui)偶等修辞手法。
夸张:伏(fu)尸二人,流(liu)血(xue)五步,天下缟(gao)素。
排比;夫专诸(zhu)刺(ci)王潦也……苍(cang)鹰击于殿上(shang)。
对偶:天子之(zhi)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yun)用有什(shen)么作用呢?
明确:增(zeng)强(qiang)(qiang)了文章的(de)(de)气势和(he)语言的(de)(de)力量,使人(ren)物(wu)的(de)(de)对话(hua)具有(you)强(qiang)(qiang)大的(de)(de)说(shuo)服力,体现(xian)了雄峻奇伟的(de)(de)语言风格。
(3)文中秦王(wang)、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yang)的(de)形象(xiang)?
秦王(wang):骄横、狂暴(bao)、狡诈、阴(yin)险 。唐雎(ju):有(you)胆识、正气凛然、不畏(wei)强(qiang)暴(bao)。
拓展思考
1.你认为(wei)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an)陵(ling)吗?为(wei)什(shen)么(me)?
明确:不能(neng)。秦灭六(liu)国,统一全国,是(shi)当时的(de)历史发(fa)展趋势。弱小(xiao)的(de)安陵,最(zui)终还是(shi)抵挡不住秦的(de)统一战争的(de)步(bu)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ju)一样,为国家(jia)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lie)举出几例。
明确: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当今中国在世界之林仍算不(bu)上强(qiang)国,我们在外交上又应当怎样做呢(ni)?
明确:
拓展检测案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wang)(wang)使(shi)人(ren)谓(wei) 安陵(ling) 君(jun)曰(yue):“寡(gua)人(ren)欲以(yi)五百里之地易(yi)安陵(ling), 安陵(ling) 君(jun)其(qi)许寡(gua)人(ren)!” 安陵(ling) 君(jun)曰(yue):“大(da)(da)王(wang)(wang)加惠,以(yi)大(da)(da)易(yi)小(xiao),甚善;虽(sui)然(ran),受地于(yu)(yu)先王(wang)(wang),愿终守(shou)之,弗(fu)敢易(yi)!”秦王(wang)(wang)不悦。 安陵(ling) 君(jun)因(yin)使(shi)唐雎使(shi)于(yu)(yu)秦。
秦(qin)王谓唐(tang)雎(ju)曰:“寡(gua)人(ren)以(yi)五(wu)(wu)百里之地(di)易安陵, 安陵 君(jun)(jun)不(bu)听寡(gua)人(ren),何(he)也?且秦(qin)灭韩亡(wang)魏(wei),而君(jun)(jun)以(yi)五(wu)(wu)十里之地(di)存(cun)者(zhe)(zhe),以(yi)君(jun)(jun)为长者(zhe)(zhe),故不(bu)错(cuo)意也。今吾以(yi)十倍之地(di),请 广于(yu) 君(jun)(jun),而君(jun)(jun)逆寡(gua)人(ren)者(zhe)(zhe),轻寡(gua)人(ren)与(yu)?”唐(tang)雎(ju)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 君(jun)(jun)受地(di)于(yu)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bu)敢易也,岂(qi)直五(wu)(wu)百里哉?”
秦王(wang)怫然怒(nu),谓唐(tang)雎(ju)(ju)曰(yue)(yue):“公亦(yi)尝闻天(tian)(tian)子(zi)(zi)之(zhi)(zhi)怒(nu)乎(hu)?”唐(tang)雎(ju)(ju)对曰(yue)(yue):“臣未(wei)尝闻也(ye)。”秦王(wang)曰(yue)(yue):“天(tian)(tian)子(zi)(zi)之(zhi)(zhi)怒(nu),伏(fu)尸百(bai)万,流血(xue)千里。”唐(tang)雎(ju)(ju)曰(yue)(yue):“大(da)王(wang)尝闻布衣(yi)之(zhi)(zhi)怒(nu)乎(hu)?”秦王(wang)曰(yue)(yue):“布衣(yi)之(zhi)(zhi)怒(nu),亦(yi)免(mian)冠徒跣,以头(tou)抢(qiang)地(di)耳。”唐(tang)雎(ju)(ju)曰(yue)(yue):“此庸夫之(zhi)(zhi)怒(nu)也(ye),非士之(zhi)(zhi)怒(nu)也(ye)。夫专诸之(zhi)(zhi)刺(ci)王(wang)僚也(ye),彗星袭月(yue);聂政之(zhi)(zhi)刺(ci)韩傀也(ye),白(bai)虹贯日;要(yao)离之(zhi)(zhi)刺(ci)庆忌也(ye),仓鹰(ying)击于殿上。此三子(zi)(zi)者,皆布衣(yi)之(zhi)(zhi)士也(ye),怀怒(nu)未(wei)发,休祲降于天(tian)(tian),与臣而(er)将四矣。若士必怒(nu),伏(fu)尸二人,流血(xue)五步,天(tian)(tian)下缟(gao)素,今(jin)日是也(ye)。”挺剑而(er)起。
秦王色挠(nao),长跪而(er)谢之曰:“先(xian)生(sheng)坐!何至于(yu)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er)安陵以(yi)(yi)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yi)(yi)有先(xian)生(sheng)也。”
1.解(jie)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ci)语(yu)。
(l)故不错(cuo)意也: (2)长跪(gui)而谢之(zhi)曰:
明确:(1)通“措”,置(zhi)。(2 )道歉
2.下列句中加点(dian)的词,意(yi)思(si)完全相同的一(yi)项是( )
A.安陵君(jun)其(qi)许寡人(ren)/ 其(qi)岸势犬(quan)牙(ya)差(cha)互
B.安陵君因使(shi)唐雎使(shi)于(yu)秦/ 如使(shi)人之所欲(yu)莫(mo)甚于(yu)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tou)抢(qiang)地耳/ 中峨冠而多(duo)髯者为东坡
D.要(yao)离(li)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xian)于材人远矣
答案:C中的(de)两个(ge)“冠”都是(shi)“帽(mao)子”的(de)意思。
3.请把下面的句子(zi)翻译(yi)成现代(dai)汉语。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ren),流(liu)血五步,天下缟素(su),今日是也。
(2)以君为(wei)长者(zhe),故(gu)不错意也。
(3)布(bu)衣之怒,亦免冠(guan)徒跣,以(yi)头抢地(di)耳。
4.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ci)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chang)外交斗争的结局。
明(ming)确:易地(di) 出使秦国 长(zhang)跪而谢之
5.唐雎以“士之(zhi)怒”反击(ji)秦王(wang)的“天子之(zhi)怒”,并效仿“三(san)士”欲刺秦王(wang),产生了怎样(yang)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hui)答。
明确:迫使秦王屈服(fu);不辱使命,保(bao)全了安陵国。
6.结合文章内(nei)容,简析作者主(zhu)要通(tong)过什么手(shou)法来刻画(hua)人物的,这种手(shou)法有什么好(hao)处(chu)?
明确: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ge),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7.列举我国历史上两(liang)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ren)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yao)事迹(ji)。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song)国(guo)。
(2)晏子(zi)出使楚(chu)(chu)国,令楚(chu)(chu)王自取其(qi)辱。
(3)诸葛亮舌(she)战群(qun)儒(ru),联(lian)吴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