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爱上海 > 中华文化 > 中国历史

东汉历史简介

[移动版] 作者:佚名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
时间

即位
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建武 公元25 世祖 刘秀 25 32 33 64 汉高祖九世孙,父刘钦为南顿令 新莽末年起兵,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建武
中原
公元56
永平 公元58 显宗 刘庄 57 30 19 48 光武帝第四子 以皇太子嗣位
建初 公元76 肃宗 刘妲 75 18 14 31 章帝第五子 以皇太子嗣位
元和 公元84
章和 公元87
永元 公元89 穆宗 刘肇 88 10 18 27 章帝第四子 以皇太子嗣位
元兴 公元105
延平 公元106 孝殇皇帝 刘隆 105 1 1 2 和帝少子 即位时,生仅三个月,在位时间实际八个月
永初 公元107 恭宗 刘祜 106 13 20 32 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 殇帝死,邓太后策迎刘固进宫,为和帝嗣
元初 公元114
永宁 公元120
建光 公元121
延光 公元122
永建 公元126 敬宗 刘保 125 11 20 30 安帝子 原封太子,后被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宦官孙程立以为帝
阳嘉 公元132
永和 公元136
汉安 公元142
建康 公元144
永嘉 公元145 孝冲皇帝 刘炳 144 2 1 3 顺帝子 在位时间实际五个月(以皇太子嗣位)
本初 公元146 孝质皇帝 145 8 2 9 章帝玄孙,父渤海孝王刘鸿 冲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昝进宫,封建平侯,即位
建和 公元147 咸宗 刘志 146 15 22 36 章帝曾孙 质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志,立为帝
和平 公元150
元嘉 公元151
永兴 公元153
永寿 公元155
延熹 公元158
永康 公元167
建宁 公元168 孝灵
皇帝
刘宏 168 13 22 34 章帝玄孙 桓帝死,无子,窦太后与窦武迎刘宏即位,窦太后临朝
熹平 公元172
光和 公元178
中平 公元184
光熹
昭宁
(废)少帝 刘辩 189 15 1 16 灵帝子 189年九月,董卓废刘辩为弘弄王,190年使郎中令立儒臻杀之。
初平 公元190 孝献皇帝 刘协 189 9 32 54 灵帝中子 由董卓拥立即位,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废献帝为山阳公
兴平 公元194
建安 公元196
延康 公元220
  东汉(25~220年)西汉灭亡之后,西汉外戚、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取得政权。王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实行了各种改制的政策,但这些改制不仅没有使社会稳定,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绿林军当中,有一位名叫刘秀的将领,实际上是西汉皇帝的远支皇族,在推翻王莽政权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战功的刘秀,既利用了起义军的武装,又善于利用地主豪强的势力,于公元25年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成为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十分重视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他采取措施削弱功臣的权力,扩大监察机构尚书台的权力;同时取消郡国都尉的设置,以抑制地方军权。实行精兵简政,减轻田赋,组织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并且下令解放奴婢。这些做法使东汉前期出现了政权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东汉科技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重要阶段。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张仲景、华佗取得了很高的医学成就。继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之后,东汉的班固著《汉书》,成为又一部重要的历史巨著。东汉还出了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三代皇帝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 郑众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东汉中期以后,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矛盾重重,暴发了“党锢之争”。此后统治集团内部更为腐朽,社会上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加重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在各种连绵不断的小规模起义的基础上,由张角领导的大规模的黄巾起义爆发。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王朝走向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互相混战。公元220年(延康三年),曹丕代汉称帝,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的覆亡
  一是由于朝政的腐败,主要表现为皇帝的昏愦,只知贪图享乐,不念百姓死活。朝政的腐败导致了184年的黄巾大起义。二是由于制度的弊端,东汉时期,特别是从和帝起,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攫取权力与财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三是东汉后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时都是娃娃。和帝即位时10岁,安帝即位时13岁,顺帝即位时11岁。顺帝死后冲帝即位时只2岁,到3岁时死了,继位的质帝只8岁,到9岁死了,继位的桓帝也只15岁。桓帝之后的灵帝,即位时12岁,仍是个娃娃。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外戚掌权,作威作福。皇帝长大后,反过来要摆脱外戚控制,于是求助于宦官,通过宦官势力来消灭外戚势力;下一届小皇帝登基,外戚又得势,反过来又要消灭宦官势力。这样循环往复,把整个东汉王朝搅得天无宁日。四是东汉和西汉政权一样,官僚、地主兼并土地的社会问题不仅得不到缓解,反而越演越烈。早在武帝时期,董仲舒就警告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社会现象必须引起严重灌注。为数不少的大地主占有跨州连郡的田庄,他们还拥有私人武装(称“部曲”、“家兵”)。这些官僚大地主逐渐演变为与中央政权离心离德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宦官、外戚两大势力在灵帝死后的火拚中同归于尽,东汉王朝实际也灭亡了。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中经明帝刘庄、章帝刘垣、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到灵帝刘宏时出现亡国征兆,最后到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220)灭亡,总计12帝,历时195年。
  改革与文化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以张衡为代表的东汉学术界,有着很高的成就;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体操性质的健身活动。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Ϻ�,���Ϻ���԰��̳,���Ϻ�ͬ����̳���Ϻ�,�Ϻ�Ʒ��,�Ϻ�419��̳ҹ�Ϻ���̳,�Ϻ�419��̳,ҹ�Ϻ�������̳ͬ�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