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爱上海 > 初中语文 > 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移动版] 佚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2分)

A.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撺掇(cuān) 絮叨(dāo)

B.咝溜(sī) 晦暗(huì) 蓦然(mò) 磅礴(bó)

C.冗杂(rǒng) 烧灼(zhuó) 惬意(jiá) 蘸水(zhàn)

D. 眼梢(shāo) 闪烁(shuò) 亢奋(hāng) 羁绊(jī)

2.下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B.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C.包罗:包括(一般指大范围的)。 D.撺掇:从旁鼓动别人做坏事。

3.填人下面句中横线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2分)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 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亲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 还康健, 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 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A.倘 虽然 但 所以 B.倘 不但 而且 因此

C.因为 虽然 但 因此 D.因为 不但 而且 所以

4.选择对人物性格概括不准的一项 ( ) (2分)

A.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 B.阿发:憨厚朴实,正直无私。

C.桂生:老实本分,拙于言辞。 D.六一公公:宽厚淳朴,热诚好客。

5.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人短语,正确的一组是 ( ) (2分)

,是急促的鼓点; ,是飞扬的流苏; ,是蹦跳的脚步。

A.旋风一样 骤雨一样 乱蛙一样 B.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C.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骤雨一样 D.乱蛙一样 旋风一样 骤雨一样

6.下面对印度舞蹈特点的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演员表演时,需要吹起笛子,敲起小鼓,唱起歌声,以此作为伴奏。

B.演员善于用灵活的四肢五官,来诉说故事,表现情感。

C.演员必须在演出中表演喜怒哀乐,并以此来打动观众,引起共鸣。

D.演员不仅善于表现人的情感,而且连草木禽兽的动作都能形容得“尽态极妍”。

7.按要求修改下面语段。(3分)

洪江考大学因差6分未被录取,张峰去信安慰,其中有用语不当之处,请找出三处并加以修改。

一个人难免不遭厄运,希望你能经受住这次打击。你的学习基础不错,望你重振雄风,明年的此时,你一定能再度辉煌。

答: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二.文言文考查(10分)

㈠课外古诗词默写。(2分)

8.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9.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㈡ 课外文言文考查。(8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0.这则短文隐含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分)

11.对“天帝使我长百兽”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天帝使我长期看管各种野兽。 B.天帝指派我养活各种野兽。

C.天帝命我使各种野兽生长。 D.天帝派我做百兽之长,掌管各种野兽。

1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13.试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虎和狐的特点。(2分)

三.阅读(45分)

㈠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3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又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4.对选文中描写少年朋友们一系列开船动作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

B.表现出少年朋友们勤劳能干的性格。

C.表现了“我们”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D.表现了“我们”急于摆脱大人们束缚的心理。

15.选文中三次提到“豆麦”。对此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为下文的归航偷豆埋下伏笔。

 &n

随机推荐
ҹ�Ϻ���̳,ҹ�Ϻ�������̳,�Ϻ�419��̳ҹ�Ϻ���̳,�Ϻ�419��̳,ҹ�Ϻ�������̳���Ϻ�Ʒ�� ����,���Ϻ�ͬ�ǽ�����̳,���Ϻ�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