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积累(共36分)
1.(16分,每空1分。)
①辗转(zhuan)反侧 ②有朋(peng)自远方来(lai) ③乞(qi)人不屑也 ④山气(qi)日夕佳
⑤杨花落尽(jin)子规啼 ⑥阴阳割昏晓 ⑦海内存知己(ji) ⑧夜吟(yin)应(ying)觉月光寒
⑨烟笼寒水(shui)月笼沙 ⑩草色(se)入帘青 11皆若空(kong)游无所依 12无言独(du)上西楼
13无可奈何花落(luo)去 14千里(li)共婵(chan)娟 15断肠人在(zai)天涯 16吟鞭东指即天涯
2.(2分)莫言
3.(4分(fen),每字1分(fen)) 投 厉 及 金
4.(2分,每处1分)品行 胸怀(huai)
5.(2分)“《读者》行(xing)动”将免费(fei)为贫困家庭12岁以下弱视孩子进行(xing)治疗。
关键信(xin)息(xi):“《读者》光(guang)明行动” 免费治疗 弱视孩子(zi)
提(ti)示:能覆盖关(guan)键(jian)信息,语句(ju)通顺。
6.(2分,每处1分)(A)60年前的(de)今天 (B)时(shi)隔7年后
7.(2分)(日晷(gui)是)我国(guo)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关键(jian)信息:日影(ying) 计(ji)时 仪器
提示:能覆(fu)盖关键信(xin)息,语句通(tong)顺。
8.(6分)
标(biao)题(2分)仁心(单趣 和(he)谐 生活 窗外 往事等)
画(hua)面(2分)要点:①人物②场景③事件
对话(hua)(2分)要求紧扣情景,话(hua)题集(ji)中(zhong),符合人物特点。
阅(yue)读( 40分)
(一)(共16分)
9.(4分)
①怨(yuan)恨(生气发怒) ②发扬光(guang)大 ③沿着(顺着)④同“饲”,喂养
10.(6分,每题2分)
①对方士(shi)(shi)气全无,我(wo)方士(shi)(shi)气旺盛,所(suo)以战(zhan)胜了他们(men)。
②不因外物(wu)(好坏)和自己(ji)(得失)而或喜或悲(bei)。(意思对即可)
③欣赏山水(shui)的乐趣,领(ling)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Il(2分)(答对1个要点(dian)即可)
①借“白戟”叹(tan)指当(dang)年(nian)的赤壁之战。
②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
④借(jie)“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bu)已,期望(wang)大展身手。
12.(2分(fen))(答对一个(ge)要点得1分(fen),答对两个(ge)以上要点得满分(fen).)
①全文的(de)写作(zuo)重心(xin)都集中(zhong)在“险”上。
②因“险(xian)”而使(shi)得除(chu)“春冬”季节之外的(de)山、树、泉、石等具有骇人的(de)特点。
③“春冬之时(shi)”(即三蛱(jia)的枯水期)的景物有“清(qing)荣峻茂”之象,因而使作者感到有“良多(duo)趣味”。
13.(2分)在孟子看来(lai),有忧患才(cai)能(neng)使人(ren)锐意(yi)进(jin)取(qu)、立于不败之地(di);贪图(tu)安乐则让(rang)人(ren)消沉甚至(zhi)衰亡。所(suo)以(yi)(yi)以(yi)(yi)此来(lai)警诫世人(ren)。
(二)(10分)
14.(2分)特指 强调
15.(2分)(答对一个受(shou)点(dian)即可)
①本文围绕“亲子(zi)(zi)阅读”阐(chan)发(fa)议论的,而非指“成人阅读”。因此,句末的落(luo)点(dian)还应在“孩子(zi)(zi)”上。
②如(ru)果调换,论述的(de)(de)关(guan)注重心就变成(cheng)了“成(cheng)人”,这与作者的(de)(de)用意不一致,与后文不衔接。
16.(2分(fen))(答对一个要点(dian)即(ji)可)
①几个事例整合在一(yi)起(qi),使(shi)论证范围涵盖古今(jin)中外,以突(tu)出“读书”为(wei)普遍真理(li)。
②几个事(shi)例非(fei)常典(dian)型,各(ge)具(ju)体表(biao)性,更具(ju)说服(fu)力。(“清代”表(biao)明中(zhong)国自(zi)古有此优良传(chuan)统;“犹太人”是世界(jie)公认的最爱读书的民族;“美国”因(yin)为(wei)其目前最为(wei)发达。)
③“据某市”事例立足当下(xia),提出问题的症(zheng)结所在,与其他案例形(xing)成对比,使论证(zheng)具有针(zhen)对性(xing)。
17.(2分)(答对(dui)一个要点即可。举例略)
①间接(jie)表(biao)(biao)明作者的(de)观点。 ②使(shi)表(biao)(biao)达更丰富。 ③是阅读好的(de)有力佐证与现(xian)身说法。
18.(2分)不可以。(答对(dui)一点(dian)得(de)1分,答对(dui)两(liang)点(dian)以上得(de)满分)
①呼应(ying)(ying)标题(ti)。 ②表明(ming)写(xie)作意图。本(ben)文论(lun)(lun)述的(de)重点不是(shi)(shi)阅(yue)读的(de)重要性,而是(shi)(shi)陪(pei)孩子(zi)(zi)读书的(de)重要性。 ③与第一段相照应(ying)(ying)。 ④宕开一笔,从“亲(qin)子(zi)(zi)是(shi)(shi)爱(ai)的(de)本(ben)能”引(yin)起论(lun)(lun)题(ti),让人不容(rong)置疑。
(三)(14分)
19.(2分)
特点:①“挑山”一语双关,明指从事的劳动,暗指“负担”的沉重与人的顽强。 ②“女人”用词毫无修饰,与人物身份相吻合。 ③“山”也是比喻用法(fa),强调的效(xiao)果更(geng)突出(chu)。
作(zuo)用:一(yi)是(shi)交(jiao)代(dai)本文记叙(xu)的重点人和事;二(er)是(shi)“挑山”与“女(nv)人”形成了强烈反差(cha)。
20.(2分)既表(biao)明人物(wu)所处的特殊(shu)环境,与(yu)前(qian)句呼应(ying),也(ye)衬托出主(zhu)人公的勤劳(lao)、坚毅。
21.(2分)不(bu)好,“一(yi)(yi)步(bu)一(yi)(yi)步(bu)”富(fu)有节奏感(gan),写(xie)女人公上山(shan)时(shi)的举步(bu)维艰,并(bing)能引发读者的共(gong)鸣。而“一(yi)(yi)步(bu)步(bu)”缺(que)少(shao)沉(chen)重、缓慢、吃(chi)力的表达效果。
22.(2分)(答对(dui)(dui)一点得(de)1分,答对(dui)(dui)两(liang)点以上得(de)满(man)分)
①生活窘迫 ②吃苦耐劳 ③态度达观
23.(2分)
细节(jie)(动作)描写,既写出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又写出孩子的懂事,让人怜惜。
24.(2分)
一是通过正面描写,写出(chu)了孩子们(men)的懂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