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爱上海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下册语文

戴望舒生平简介、主要译作与作品目录

[移动版] 作者:周国安
戴望舒生平简介、主要译作与作品目录

戴望舒生平

戴望舒(1905.3.5-1950.2.28) 浙江杭县( 今余杭市)人。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18岁时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1925年转入法国教会在上海办的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法国神甫教的是雨果、拉马丁、缪塞等浪漫派的经典作品,但戴望舒有更强烈的追新倾向,喜好果尔蒙、耶麦等后期象征派的作品。他后来成为那个时代把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结合得最好的现代诗人之一,与他的这段学习经历有很大关系。

1926年就读于震旦大学法科。同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瓦上长天》、《泪珠飘落萦心曲》等。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8月,他作的格律诗《雨巷》在《小说月报》发表。叶圣陶在编发这首诗时,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由于叶圣陶的极力举荐,戴望舒一夜成名,并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朱自清也曾评定这首诗说,戴望舒“注重整齐的音律美,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戴望舒与施蛰存当年是一同考进上海大学的同窗好友。戴望舒迷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由于他的执著追求,1931年春夏之交,施绛年终于心有所动,决定与望舒订婚。但她提了一个条件:戴望舒要出国留学,取得洋学位并找到体面工作后,才跟他正式结婚。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戴望舒靠《雨巷》成名,但他在诗坛的领袖地位则是《现代》杂志造就的,或者说是主编施蛰存的张扬与推动所致。在这个杂志里,他发表了大量的诗歌的译作。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hua)文学艺术(shu)工作代表大会。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戴望舒著作书目:

《我的记忆》(诗集)1929,水沫

《望舒草》(诗集)1933,现代

《望舒诗稿》1937(自费出版)

《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群

《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

《小说戏曲论集》1958,作家

《戴(dai)望舒(shu)诗(shi)集(ji)》1981,四川人民

戴望舒翻译书目:

《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

《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

《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 l928,

亚细亚

《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

《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

《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

《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

《一周间》  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

《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

《青色鸟》法国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

《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译》1936,商务

《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商务

《密友》意大利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

《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波德莱尔著,1947,怀正

《洛尔伽诗钞》西班牙洛尔伽著,1956,作家

《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ren)民

附:转的一份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 纯洁幽雅。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1938年春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

1949年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通法语(yu)、西班(ban)牙语(yu)和俄语(yu)等欧洲(zhou)语(yu)言,一(yi)直从事欧洲(zhou)文学的(de)翻(fan)译工作,他(ta)是首个将西班(ban)牙诗人洛尔卡的(de)作品翻(fan)成(cheng)中文的(de)人。

查看更多戴望舒资料
随机推荐
����ɣ����,�Ϻ�Ʒ����,�����������Ϻ�Ʒ���԰,�Ϻ�Ʒ�蹤����,�Ϻ�����Ʒ�����Ϻ�,�Ϻ�Ʒ��,�Ϻ�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