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二 太常光禄勋韂尉(wei)太仆廷尉(wei)大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一]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二]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
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三]丞一人(ren),比千石(shi)。[四]本(ben)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shi),总署曹(cao)事(shi)。[五]其署曹(cao)掾(yuan)史,随事(shi)为员,诸卿皆然。
注[一]卢植礼注曰:“如大乐正。”
注[二]汉旧仪曰:“赞飨一人,秩六百石,掌赞天子。”
注[三]汉官曰:“员吏八十五人,其十二人四科,十五人佐,五人假佐,十三人百石十五人骑吏,九人学事,十六人守学事。”臣昭曰:凡汉官所载列职人数,今悉以
注,虽颇为繁,盖周礼列官,陈人役*(放)*[于]前,以为民极,寔观国制,此则宏模不可阙者也。
注[四]卢植礼注曰:“如小乐正。”
注[五]汉旧仪曰:“丞举庙中非法者。”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一]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二]
注[一]汉官*(仪)*曰:“太史待诏三十七人,其六人治历,三人龟卜,三人庐宅,四人日时,三人易筮,二人典禳,九人籍氏、许氏、典昌氏,各三人,嘉法、请雨、解事各二人医一人。”
注[二]汉官曰:“灵台待诏四十*(二)**[一]*人,其十四人候星,二人候日,三人候风十二人候气,三人候晷景,七人候钟律。一人舍人。”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仆射,中兴转为祭酒。[一]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
本注(zhu)曰:易四(si),施(shi)、孟、梁丘(qiu)、京氏。尚书三(san)(san),欧阳、大(da)(da)小夏侯氏。诗三(san)(san),鲁、齐(qi)、韩氏。礼二,大(da)(da)小戴(dai)氏。春(chun)秋二,公(gong)羊(yang)严、颜(yan)氏。掌教弟子。国有(you)疑事,掌承问(wen)对。本四(si)百石宣帝增秩(zhi)。[二]
注[一]胡广曰:“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长者也。古礼,宾客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于地旧说以为示有先。”
注[二]本纪桓帝延熹二年,置秘书监。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一]丞一人。
本注(zhu)曰:掌祝(zhu)小神事。
注[一]汉旧仪曰:“庙祭,太祝令主席酒。”汉官曰:“员吏四十一人,其二人百石二人斗食,二十二人佐,二人学事,四人守学事,九人有秩。百五十人祝人,宰二百四十二人屠者六十人。”
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凡国祭祀,掌陈馔具。[一]
丞一(yi)人。
注[一]汉官曰:“明堂丞一人,二百石。员吏四十二人,其二人百石,二人斗食,二十三人佐,九人有秩,二人学事,四人守学事。宰二四百四十二人,屠者七十三人,韂士一十五人。”
大*(子)**[予]*乐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yue):掌(zhang)伎乐。凡国祭祀,掌(zhang)请(qing)奏乐,及大飨用乐掌(zhang)其陈序。[一]丞一人。[二]
注[一]汉官曰:“员吏二十五人,其二人百石,二人斗食,七人佐,十人学事,四人守学事。乐人八佾舞三百八十人。”卢植礼注曰:“大*(子)*[予]令如古大胥。汉大乐律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到五大夫子,取适子高五尺已上年十二到三十,颜色和,身体修治者,以为舞人。”
注[二]卢植礼注曰:“大乐丞如古小胥。”
高庙令一(yi)人,六(liu)百石。本注曰(yue):守庙,掌(zhang)案行扫除。无(wu)丞。[一(yi)]
注[一]汉官曰:“员吏四人,韂士一十五人。”
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本(ben)注曰(yue):如高庙。[一]
注[一]汉官曰:“员吏六人,韂士二十人。”
先(xian)帝陵,每陵园令各一(yi)人,六百石。本注(zhu)曰(yue):掌守陵园,案行(xing)扫除。丞及校(xiao)长各一(yi)人。本注(zhu)曰(yue):校(xiao)长,主兵戎盗贼事。[一(yi)]
注[一]应劭曰汉官名秩曰:“丞皆选孝廉郎年少薄伐者,迁补府长史、都官令、候司、马。”
先帝陵,每陵食官(guan)令各一人(ren),六百石(shi)。本注曰:掌望(wang)晦时节祭祀。[一]
注[一]汉官曰:“每陵食监一人,秩六百石。监丞一人,三百石。中黄门八人,从官二人。”案:食监即是食官令号。
右属太常。本注曰:有祠祀令一人,后转属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后省并太史。
中兴以来,省前凡十(shi)官。[一(yi)]
注[一]案前书,十官者,太宰、均官、都水、雍太祝、五畤各一尉也。东观书曰:“章帝又置祀令、丞,延平元年省。”
光禄勋,卿一(yi)人(ren),中(zhong)二(er)千(qian)石。本注曰:掌宿韂(chan)宫殿门户,典谒署(shu)郎更直执戟(ji),宿韂(chan)门户考其德行而(er)进退之。[一(yi)]郊祀(si)之事,掌三献。[二(er)]丞一(yi)人(ren),比(bi)千(qian)石。
注[一]胡广曰:“勋犹□也,易曰‘为□寺’。*(官)**[宦]*寺,主殿宫门户之职。”
注[二]汉官曰:“员吏四十四人,其十人四科,三人百石,一人斗食,二人佐,六人骑吏八人学事,十三人守学事,一人官医。韂士八十一人。”
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一]五官中郎,比六百石。
本注曰:无员。[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郎中,比三百石。
本注曰(yue):无(wu)员。凡郎官皆主更(geng)直执戟,宿韂诸殿门(men),出充车骑(qi)。唯议郎不在直中。[三]
注[一]蔡质汉仪曰:“中郎解,其府对太学。”
注[二]郎年五十以属五官,故曰六百石。
注[三]蔡质汉仪曰:“三署郎见光禄勋,执板拜;见五官左右将,执板不拜。于三公诸卿无敬。”
左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一]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
郎(lang)中(zhong),比(bi)三百石(shi)。[二(er)]本注曰:皆无员。
注[一]蔡质汉仪曰:“*(郎)*中*[郎]*解,其府*(府)*次五官*[府]*。”
注[二]三郎。
右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
郎(lang)中,比三百(bai)石。本注曰:皆无(wu)员。[一]
注[一]三郎,并无员。
虎贲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贲宿韂。[一]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仆射,主虎贲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会在殿中。
[二(er)]虎贲中(zhong)(zhong)(zhong)郎,比(bi)(bi)六(liu)百石。虎贲侍郎,比(bi)(bi)四(si)百石。虎贲郎中(zhong)(zhong)(zhong),比(bi)(bi)三百石。[三]节从(cong)虎贲,比(bi)(bi)二(er)百石。[四(si)]本(ben)注(zhu)曰:皆无员。掌宿韂侍从(cong)。自节从(cong)虎贲久(jiu)者转(zhuan)迁(qian),才能(neng)差高至中(zhong)(zhong)(zhong)郎。
注[一]前书武帝置期门,平帝更名虎贲。蔡质汉仪曰:“主虎贲千五百人,无常员,多至千人。戴鹖冠,次右将府。”又虎贲旧作“虎奔”,言如虎之奔也,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贲故名焉。孔安国曰“若虎贲兽”,言其甚猛。
注[二]汉官曰:“陛长,墨绶铜印。”
注[三]荀绰晋百官表注曰:“虎贲诸郎,皆父死子代,汉制也。”
注[四]四郎。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一]羽林郎,此三百石。本注曰:无员。掌宿韂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
本(ben)武帝(di)以便马从猎,还宿殿(dian)陛岩下室中(zhong),故号岩郎。[二]
注[一]案:汉末又有四中郎将,皆帅师征伐,不知何时置。董卓为东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献帝以曹*(操)**[植]*为南中郎将。
注[二]前书曰初置名建章营骑,后更名。出补三百石丞、尉。荀绰晋百官表注曰:“言其严厉整锐也。”案此则为岩郎,与志不同。蔡质汉仪曰:“羽林郎百
*(一)**[二]*十八人,无常员,府次虎贲府。”
羽(yu)林左监一(yi)人,六百(bai)石。本注(zhu)曰:主羽(yu)林左骑。[一(yi)]丞(cheng)一(yi)人。
注[一]汉官曰:“孝廉郎作,主羽林九百人。二监官属史吏,皆自出羽林中,有材者作。”
羽林右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右骑。丞一人。
奉车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一]掌御乘(cheng)舆车。
注[一]汉官曰三人。
驸(fu)马都尉,比二千(qian)石。本(ben)注曰:无员。[一]掌驸(fu)马。
注[一]汉官曰五人。
骑都尉,比二(er)千石(shi)。本注曰:无(wu)员。[一]本监羽林(lin)骑。
注[一]汉官曰一十人。
光(guang)禄大(da)夫(fu)(fu),比二千石(shi)。本注曰:无(wu)员。[一]凡大(da)夫(fu)(fu)、议郎皆掌(zhang)顾问应对,无(wu)常事,唯诏令所使。凡诸国嗣之丧,则光(guang)禄大(da)夫(fu)(fu)掌(zhang)吊。
注[一]汉官曰三人。
太中大夫(fu),千石(shi)。本注曰:无员。[一]
注[一]汉官曰:“二十人,秩比二千石。”
中散大夫(fu),六百石。本注曰:无员。[一]
注[一]汉官曰:“三十人,秩比二千石。”
谏议(yi)大夫,六百石。本注曰(yue):无(wu)员。[一]
注[一]胡广曰:“光禄大夫,本为中大夫,武帝元狩五年置谏大夫为光禄大夫,世祖中兴以为谏议大夫。又有太中、中散大夫。此四等于古皆为天子之下大夫,视列国之上卿。”汉官曰三十人。
议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一]
注[一]汉官曰:“五十人,无常员。”
谒(ye)(ye)者(zhe)(zhe)(zhe)仆射(she)一(yi)人(ren),比(bi)(bi)千石(shi)(shi)(shi)。本(ben)注(zhu)(zhu)曰:为谒(ye)(ye)者(zhe)(zhe)(zhe)台率,主谒(ye)(ye)者(zhe)(zhe)(zhe),天子出,奉引。古重习武,有主射(she)以(yi)督录之(zhi),故曰仆射(she)。[一(yi)]常侍谒(ye)(ye)者(zhe)(zhe)(zhe)五(wu)人(ren),比(bi)(bi)六百(bai)石(shi)(shi)(shi)。本(ben)注(zhu)(zhu)曰:主殿上时节威仪。[二]谒(ye)(ye)者(zhe)(zhe)(zhe)三(san)(san)十(shi)人(ren)。其给事谒(ye)(ye)者(zhe)(zhe)(zhe),四百(bai)石(shi)(shi)(shi)。其灌谒(ye)(ye)者(zhe)(zhe)(zhe)郎(lang)中(zhong),比(bi)(bi)三(san)(san)百(bai)石(shi)(shi)(shi)。本(ben)注(zhu)(zhu)曰:掌宾赞受事,及上章(zhang)报问。将(jiang)、大(da)夫(fu)以(yi)下之(zhi)丧,掌使吊。本(ben)员七十(shi)人(ren),中(zhong)兴但(dan)三(san)(san)十(shi)人(ren)。[三(san)(san)]初为灌谒(ye)(ye)者(zhe)(zhe)(zhe),满(man)岁为给事谒(ye)(ye)者(zhe)(zhe)(zhe)。[四]
注[一]蔡质汉仪曰:“见尚书令,对揖无敬。谒者见,执板拜之。”
注[二]汉官曰:“谒者三十人,其二人公府掾,六百石*(特)**[持]*使也。”
注[三]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汉皆用孝廉年五十,威容严恪能宾者为之。明帝诏曰:‘谒者乃尧之尊官,所以试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者也。’昔燕太子使荆轲劫始皇,变起两楹之闲其后谒者持匕首刺腋,高祖偃武行文,故易之以板。”
注[四]蔡质汉仪曰:“出府丞、长史、陵令,皆选仪容端正,任奉使者。”
Ui右(you)属(shu)光(guang)禄勋。本注曰:职属(shu)光(guang)禄者,自五官(guan)将至羽(yu)林右(you)监,凡七署。自奉车(che)(che)(che)都 尉至谒者以(yi)文(wen)属(shu)焉。旧(jiu)有左右(you)曹,秩(zhi)以(yi)二千石,上(shang)殿中(zhong)(zhong),主受(shou)(shou)尚书奏(zou)事,平省之。世祖省使小黄(huang)门郎(lang)受(shou)(shou)事,车(che)(che)(che)驾出,给黄(huang)门郎(lang)兼(jian)。有请室(shi)令,车(che)(che)(che)驾出,在前(qian)请所幸,徼车(che)(che)(che)迎白示重(zhong)慎。中(zhong)(zhong)兴但以(yi)郎(lang)兼(jian),事讫罢,又省车(che)(che)(che)、户(hu)、骑凡三(san)将,[一(yi)]及羽(yu)林令。
注[一]如淳曰:“主车曰车郎,主户韂曰户郎。”
韂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门(men)韂士,宫中徼循事。[一]丞一人,比千石。
注[一]汉官曰:“员吏四十一人,其九人四科,二人二百石,文学三人百石,十二人斗食二人佐,十二人学事,一人官医。韂士六十人。”
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阙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一]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选晓讳,掌知非法。尉主阙门兵禁,戒非常。
[二]
注[一]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八年,议郎韂林为公车司马令,位随将、大夫。旧公车令与都官、长史位从将、大夫,自林始。”
注[二]胡广曰:“诸门部各陈屯夹道,其旁当兵,以示威武,交戟,以遮妄出入者。”
南(nan)宫韂(chan)士令一人,六百(bai)石。本注曰:掌(zhang)南(nan)宫韂(chan)士。[一]丞(cheng)一人。
注[一]汉官曰:“员吏九十五人,韂士五百三十七人。”
北宫(gong)韂士(shi)(shi)令一(yi)(yi)人,六(liu)百石(shi),本注曰:掌北宫(gong)韂士(shi)(shi)。[一(yi)(yi)]丞一(yi)(yi)人。
注[一]汉官曰:“员吏七十二人,韂士四百七十一人。”
左右都候各一人,六百石。[一]本注曰:主□戟士,徼循宫,及天子有所收考。
[二]丞各一人。
注[一]周礼司寤氏有夜士,干宝注曰:“今都候之属。”
注[二]汉官曰:“右都候员吏二十二人,韂士四百一十六人。左都候员吏二十八人,韂士三百八十三人。”蔡质汉仪曰:“宫中诸有劾奏罪,左都候执戟戏车缚送付诏狱,在官大小各付所属。以马皮覆。见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皆执板拜,见丞、郎皆揖。”
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木注曰: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一]*(北)*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二]玄武司马,主玄武门;[三]北屯司马,主北门;[四]北宫朱爵司马,主南掖门;[五]东明司马,主东门;[六]朔平司马,主北门:[七]
凡七门。[八]凡居宫(gong)(gong)中(zhong)者(zhe),皆有口籍于门之(zhi)所属。宫(gong)(gong)名两字,为铁印文符(fu),案省符(fu)乃内之(zhi)。[九]若外人(ren)以事当入(ru),本*(宫(gong)(gong))**[官]*长史为封(feng)棨传;其(qi)有官位,出入(ru)令御者(zhe)言其(qi)官。
注[一]汉官曰:“员吏九人,韂士百二人。”古今注曰建武十三年九月,初开此门。
注[二]案雒阳宫门名为苍龙阙门。汉官曰:“员吏六人,韂士四十人。”
注[三]汉官曰:“员吏二人,韂士三十八人。”
注[四]汉官曰:“员吏二人,韂士三十八人。”
注[五]汉官曰:“员吏四人,韂士百二十四人。”古今注曰:“永平二年十一月,初作北宫朱爵南司马门。”
注[六]汉官曰:“员吏十三人,韂士百八十人。”
注[七]汉官曰:“员吏五人,韂士百一十七人。”
注[八]汉官曰:“凡员吏皆队长佐。”
注[九]胡广曰:“符用木,长*(可)**[尺]*二寸,铁印以符之。”
Ui右(you)属韂(chan)尉。本注曰(yue):中兴(xing)省旅贲令,韂(chan)士(shi)一人丞。[一]
注[一]汉官目录曰:“右三卿,太尉所部。”
太仆,卿一人,中二千(qian)石。本注曰:掌(zhang)车(che)马。天子每出(chu),奏驾上卤簿用(yong);大驾则(ze)执驭。[一]丞一人,比(bi)千(qian)石。
注[一]汉官曰:“员吏七十人,其七人四科,一人二百石,文学八人百石,六人斗食七人佐,六人骑吏,三人假佐,三十一人学事,一人官医。”
考工令一(yi)人,六百(bai)石(shi)。本注曰:主(zhu)作兵器弓弩刀铠(kai)之属(shu),成则传执金吾(wu)入武库,及主(zhu)织绶诸杂工。[一(yi)]左右(you)丞(cheng)各一(yi)人。
注[一]汉官曰:“员吏百九人。”
车府令一(yi)人,六百石(shi)。本注曰(yue):主乘(cheng)舆(yu)诸车。[一(yi)]丞(cheng)一(yi)人。
注[一]汉官曰:“员吏二十四人。”
未央厩令一(yi)人(ren),六(liu)百石。本注(zhu)曰:主(zhu)乘舆及(ji)厩中诸马(ma)。[一(yi)]长乐厩丞一(yi)人(ren)。[二]
注[一]汉官曰:“员吏七十人,卒驺二十人。”
注[二]汉官曰:“员吏十五人,率驺二十人。苜蓿菀官田所一人守之。”
Ui右属太仆。本注曰:旧有六厩,皆六百石令,[一]中兴省约,但置一厩。
后置(zhi)左骏(jun)令、厩,别主乘(cheng)舆(yu)御马,后或并(bing)省。又有(you)牧师(shi)菀,皆令官,主养马,分(fen)在(zai)河西(xi)六郡界中中兴皆省,唯汉(han)阳有(you)流马菀,但(dan)以羽林郎监领。[二(er)]
注[一]前书曰,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车府、路軨、骑马、骏马四令丞。晋灼曰:“六厩名也,主马万匹。”
注[二]古今注曰:“汉安元年七月,置承华厩令,秩六百石。”
廷(ting)尉,卿一(yi)人,中二千石(shi)。[一(yi)]本注(zhu)(zhu)曰:掌平(ping)狱,奏当所应。凡郡国(guo)谳疑罪,皆(jie)处(chu)当以报。[二]正、左(zuo)监各一(yi)人。[三(san)]左(zuo)平(ping)一(yi)人,六百石(shi)。本注(zhu)(zhu)曰:掌平(ping)决诏狱。
注[一]应劭曰:“兵狱同制,故称廷尉。”
注[二]胡广曰:“谳,质也。”汉官曰:“员吏百四十人,其十一人四科,十六人
二百石廷*(史)**[吏]*,文学十六人百石,十三人狱史,二十七人佐,二十六人骑吏,三十人假佐,一人官医。”
注[三]前汉有左右监平,世祖省右而犹曰左。
右(you)属廷(ting)尉。本(ben)注曰:孝武帝以下,置中都官狱(yu)二(er)十六所,各令长名世祖中兴皆省,唯廷(ting)尉及雒(luo)阳有诏狱(yu)。[一]
注[一]蔡质汉仪曰:“正月旦,石官朝贺,光禄勋刘嘉、廷尉赵世各辞不能朝,高赐举奏:‘皆以被病笃困,空文武之位,阙上卿之赞,既无忠信断金之用,而有败礼伤化之尤不谨不敬!请廷尉治嘉罪,河南尹治世罪。’议以世掌廷尉,故转属他官。”
大鸿胪,卿一(yi)人,中二千石。[一(yi)]本注曰:掌诸(zhu)(zhu)侯及四(si)方归(gui)义(yi)蛮夷(yi)。其郊(jiao)庙行(xing)礼,赞(zan)导,请行(xing)事,既(ji)可(ke),以(yi)命髃司(si)。诸(zhu)(zhu)王(wang)(wang)入朝,当郊(jiao)迎,典其礼仪。及郡国上计,匡四(si)方 来亦属(shu)焉。[二]皇子拜王(wang)(wang),赞(zan)授(shou)印(yin)绶。及拜诸(zhu)(zhu)侯、诸(zhu)(zhu)侯嗣子及四(si)方夷(yi)狄封(feng)者,台(tai)下鸿胪召拜之。王(wang)(wang)薨则使吊之,及拜王(wang)(wang)嗣。丞一(yi)人,比千石。
注[一]周礼“象胥”,干宝注曰今鸿胪。
注[二]汉官曰:“员吏五十五人,其六人四科,二人二百石,文学六人百石,一人斗食十四人佐,六人骑吏,十五人学事,五人官医。”永元十年,大匠应顺上言:“百郡计吏,观国之光,而舍逆旅,崎岖私馆,直装衣物,敝朽暴露,朝会邈远,事不肃给。昔*[晋]*,霸国盟主耳,舍诸侯于隶人,子产以为大讥。
况(kuang)今四海(hai)之大(da),而(er)*(百)**[可]*无(wu)乎(hu)?”和帝嘉纳其言,即创(chuang)业焉大(da)行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yue):主诸郎。[一]丞(cheng)一人。治礼郎四十七人。[二]
注[一]汉官曰:“员吏四十人。”
注[二]汉官曰:“其四人四科,五人二百石,文学五人百石,九人斗食,六人佐,六人学事,十二人守学事。”东观书曰:“主斋祠傧赞九宾。又有公室,主调中都官斗食以下功次相补。”案卢植礼注曰:“大行郎亦如谒者,兼举形貌。”
右属大鸿胪。本注曰:承秦有典属国,别主四方夷狄朝贡侍子,成帝时省并大鸿胪。
中兴省驿官(guan)、别(bie)火二(er)(er)令、丞(cheng),[一]及郡(jun)(jun)邸长、丞(cheng),但令郎治郡(jun)(jun)邸。[二(er)(er)]
注(zhu)(zhu)[一]如(ru)淳曰(yue):“汉仪注(zhu)(zhu):‘别(bie)火(huo),狱令官,主治改(gai)火(huo)事。’”注(zhu)(zhu)[二]汉官目(mu)录(lu)曰(yue):“右三(san)官,司徒所(suo)部。”
校勘记
三五七一页四行常赞天子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常”依注及袁山松百官志当作掌“”。
三五七一页一一行陈人役*(放)**[于]*前据汲本、殿本改。
三五七二页六行汉官*(仪)*曰据汲本删。
三五七二页七行医一人汲本、殿本“一”作“二”。按:医一人,正符三十七人之数。又按:上“三人易筮”,惠栋云北宋本“三”作“二”。若依北宋本,则“医一人”
当作“医二人”,方符三十七人之数。
三五七二页八行灵台待诏四十*(二)**[一]*人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四十二”孙辑
本作“四十一”,是。今按:舍人一人不在待诏之列,是“四十二”当作“四十一”也。
今据改。
三五七二页一0行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仆射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本仆射”
上当有“本注曰”三字。
三五七二页一二行春秋二公羊严颜氏按:钱大昭续汉书辨疑谓“公羊”二字疑衍,徐防传注引汉官仪亦无“公羊”。
三五七三页七行大*(子)**[予]*乐令按:汲本、殿本“大”斗“太”。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太子”当为“大予”。明帝纪永平三年改大乐为大予乐,注引汉官仪云大予 乐令一人秩六百石。又引惠栋说,谓“子”依北宋本当作“予”,注同。今据改。
三五七四页一一行*(官)**[宦]*寺主殿宫门户之职据汲本改。按:孙辑汉官解诂无宦寺“”二字。
三五七五页七行*(郎)*中*[郎]*解其府*(府)*次五官*[府]*按:“中郎”二字斗倒,据汲本、殿本乙。又孙星衍谓“府次五官”当作“次五官府”,斗倒。今据改。
三五七六页八行献帝以曹*(操)**[植]*为南中郎将校补引陈景云说,谓“操”当作植“”,见魏志植传。今据改。
三五七六页一0行言其严厉整锐也按:“锐”原斗“说”,径改正。
三五七六页一一行羽林郎百*(一)**[二]*十八人汲本“一”作“二”,孙辑本同。
今据改。
三五七七页五行唯诏令所使按:汲本、殿本“令”作“命”。
三五七八页七行六百石*(特)**[持]*使也据汲本、殿本改。
三五七九页五行戒非常按:“常”原斗“掌”,径据汲本、殿本改。
三五七九页一二行韂士四百七十一人按:汲本、殿本“七十一”作“七十二”。
三五八0页二行在官大小各付所属按:汲本“官”作“候”,通典注引作“宫”,未详孰是。
三五八0页二行以马皮覆汲本、殿本“皮”作“被”。校补谓“以马被覆”四字不 知何指通典注省。今按:盖以宫中之人,故以马皮覆之,不欲人见。各本“皮”斗被“”,遂令人不知何指矣。
三五八0页四行*(北)*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据汲本删。按:校补谓北宫三门,另列在后此皆南宫门,不应有“北”字。
三五八0页七行若外人以事当入本*(宫)**[官]*长史为封棨传据殿本改。按:校补谓外人谓无官位者,受本官所遣,当封棨传为信也。作“官”是。
三五八一页一行长*(可)**[尺]*二寸据汲本、殿本改。
三五八二页一行后置左骏令厩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令厩”二字当乙。黄山谓
今案承上“但置一厩”言,重在厩,疑令、厩本同时置,兼言之也。
三五八二页一0行十六人二百石廷*(史)**[吏]*据汲本、殿本改。按:孙辑汉官作吏“”。
三五八二页一五行蔡质汉仪曰按:“质”原斗“贺”,径改正。
三五八三页一0行昔*[晋]*霸国盟主耳舍诸侯于隶人按:事见左襄三十一年,此脱晋“”字,遂不知所指矣。今依何焯校本补一“晋”字。
三五八三页一0行而*(百)**[可]*无乎据汲本改。
三五(wu)八四页三行中兴省驿(yi)官别火二令丞按:沉家本谓(wei)“驿(yi)”当作“译(yi)”。
更多有关后汉书 二十四史 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