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由此可见,汉语、汉字的(de)学(xue)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geng)充分(fen)、更(geng)均衡地使用大(da)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chang)深远的(de)。
6.下列对文中标点符(fu)号使(shi)用分析有误的一项(xiang)是( )
A.第(di)①段“也感到一无(wu)所知……”中的省略号(hao)作(zuo)用是内容的省略。
B.第(di)②段“失(shi)语症”和第(di)⑦段“唤醒(xing)”中的双(shuang)引(yin)号用法是一样(yang)的。
C.第④段(duan)“却(que)是最简单的事实:”中的冒号(hao)可(ke)改(gai)为破(po)折号(hao),作用不变。
D.第⑧段“汉(han)语、汉(han)字的(de)学习和使用”中的(de)顿号改为“与”意思不变。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de)分析有误的(de)一项(xiang)是( )
A.第(di)③段(duan)中(zhong)的关联词语“只要(yao)……就……”使用(yong)不(bu)当,根据上(shang)下文扒断(duan)应改为“只有……才……”。
B.第⑤段“其中一个重要(yao)原因(yin)是(shi)中国儿(er)童(tong)学的(de)是(shi)汉语”,“其中”一词,说明中国儿(er)童(tong)年智商(shang)高的(de)原因(yin)有多种。
C.第⑥段末句“试(shi)验初(chu)步(bu)成功了”,“初(chu)步(bu)”一词说明费城收理(li)学(xue)家的这次试(shi)验刚有效果,今后还要(yao)做(zuo)更深(shen)入(ru)的研(yan)究。
D.第(di)⑧段中(zhong)的两(liang)个“更”字,从程(cheng)度(du)方面说明学(xue)习汉语能(neng)促使人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充(chong)分、均(jun)衡(heng)发展。
8.这篇文章(zhang)说(shuo)明顺(shun)序和运用的(de)说(shuo)明方法是( )
A.空(kong)间(jian)顺序 举例子 作比(bi)较
B.时(shi)间顺序 举例子 分类别
C.逻辑顺(shun)序 举例(li)子 分类别
D.逻辑顺序(xu) 举例子(zi) 作比较(jiao)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yi))古诗鉴赏(4分)
9.对(dui)下面(mian)这(zhei)首诗歌理(li)解(jie)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xing)。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huang)恐滩头说惶(huang)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ren)生自古谁无死?留取(qu)丹心照汗(han)青。
A.首联中的(de)“一经”指(zhi)儒家(jia)经典(dian),“干戈”指(zhi)兵(bing)器(qi)。这两(liang)句(ju)的(de)意思是:我艰苦(ku)的(de)生活经历从读书开(kai)始,以微薄(bo)的(de)兵(bing)力与元军苦(ku)战了四年。
B.颔联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ji)身(shen)世(shi)坎坷如雨中浮萍(ping)漂(piao)泊无依(yi),时起时沉。
C.颈联借(jie)惶恐(kong)滩和零(ling)丁(ding)洋(yang)两个地名(ming),暗示了(le)形势的险恶和诗(shi)人(ren)兵败被俘后害怕、惊恐(kong)的心情(qing)。
D.尾联中(zhong)“人生(sheng)自古(gu)谁无死(si)?留取丹心照(zhao)汗青”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fang)式(shi),表明了自己(ji)以(yi)死(si)明志的决心,充(chong)分体现(xian)了文天(tian)祥(xiang)的民族气节。
10.下列对诗句(ju)的(de)品析,正(zheng)确的(de)一项是(shi)(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指叛军在长安城里放火烧城,大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有熄灭;“抵万金”比喻家书的珍贵。
B.“晴空一(yi)鹤排(pai)云上,便引诗情到碧(bi)霄(xiao)”中(zhong)的(de)“排(pai)”字写(xie)出了白(bai)鹤直冲(chong)云霄(xiao)的(de)气势;“引”字写(xie)出了作者看到白(bai)鹤冲(chong)天而引发出来的(de)豪迈乐观(guan)之情。
C.“不畏浮(fu)云(yun)(yun)遮望(wang)眼,自缘身(shen)在最高层”中,“浮(fu)云(yun)(yun)”只是指(zhi)天空中漂浮(fu)的云(yun)(yun)彩。诗句告(gao)诉我们:站(zhan)在高山(shan)上,双眼就不会被空中漂浮(fu)的云(yun)(yun)彩遮住。
D.“造化钟神(shen)秀(xiu),阴(yin)阳割昏晓”,李(li)白描绘出泰(tai)山(shan)的神(shen)奇秀(xiu)丽与巍峨高大(da),暗(an)含诗人(ren)的赞美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fan)可以得生(sheng)者何不用也(ye)。使(shi)人(ren)之所(suo)恶莫甚于(yu)死者(zhe)(zhe),则凡(fan)可(ke)以避患者(zhe)(zhe)何不为也!由是(shi)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shi)则可(ke)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shi)故所(suo)欲有甚于(yu)生者(zhe)(zhe),所(suo)恶有甚于(yu)死者(zhe)(zhe)。非独贤者(zhe)(zhe)有是(shi)心也,人(ren)皆有之,贤者(zhe)(zhe)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er)与之,乞(qi)人不屑(xie)也(ye)。
万(wan)钟则不(bu)(bu)(bu)辨礼(li)义(yi)而(er)受之(zhi),万(wan)钟于(yu)我(wo)何加焉!为(wei)宫(gong)(gong)室之(zhi)美,妻妾之(zhi)奉,所识穷乏者得(de)我(wo)欤?向(xiang)为(wei)身死而(er)不(bu)(bu)(bu)受,今为(wei)宫(gong)(gong)室之(zhi)美为(wei)之(zhi);向(xiang)为(wei)身死而(er)不(bu)(bu)(bu)受,今为(wei)妻妾之(zhi)奉为(wei)之(zhi);向(xiang)为(wei)身死而(er)不(bu)(bu)(bu)受,今为(wei)所识穷乏者得(de)我(wo)而(er)为(wei)之(zhi):是亦不(bu)(bu)(bu)可以已乎?此(ci)之(zhi)谓失其本心。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shi)不正(zheng)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you)甚于生者 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de)也 苟得(de):苟且得(de)到
C.万钟(zhong)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D.所识穷(qiong)乏者得我欤(yu) 得:通“德”,恩惠(hui),这里是“感激(ji)”
12.与“由是则(ze)生而有(you)不用也”这(zhei)句话中“而”字意(yi)思相(xiang)同的一项(xiang)是( )
A.中峨冠而(er)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er)不(bu)思(si)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朝而往(wang),暮而归
13.下(xia)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zhe)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ti)出了他(ta)的(de)主张:当二者(zhe)不能两全时,应舍(she)生取义(yi)。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dui)比论证和道理(li)论证证明自(zi)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shi)路途再漫(man)长(zhang),也要上下(xia)求(qiu)索,终遭奸(jian)臣毁谤,为了证明自(zi)己的清白(bai),怀着悲愤投入汨(mi)罗江。用自(zi)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da)师孟子,为我们(men)留下了许多(duo)富有哲理(li)的名言,如(ru)“生于(yu)忧患,死(si)于(yu)安乐”“得道(dao)多(duo)助(zhu),失道(dao)寡助(zhu)”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4分)
14.把第Ⅰ卷文(wen)言文(wen)中(zhong)画(hua)线的(de)句子翻译成现(xian)代汉语。(6分)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