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2012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使用的是广东省卷。此处不在重复提供,如有需要,请点此下载word完整格式试卷(免费且不用(yong)注(zhu)册(ce),点(dian)击打(da)开下(xia)载(zai)页面(mian)直接下(xia)载(zai))
以下为(wei)东莞泰(tai)兴市的二模试卷,仅供参考。
泰兴(xing)市溪桥初中初三(san)语文二模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温馨提示:
1.答卷(juan)前,考(kao)生务必将自己的(de)姓名、班级、考(kao)号、填写在答题卡(ka)指(zhi)定处。
2.所有题目的答(da)案都用0.5毫米黑(hei)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da)在答(da)题卡上(shang)(shang)对应(ying)的答(da)题区域内(nei)。答(da)在试题卷上(shang)(shang)无(wu)效(xiao)。
3.考(kao)生必须保持答题卡(ka)的整(zheng)洁。考(kao)试结束(shu)后,请(qing)只(zhi)交答题卡(ka)。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dian( )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擂响在锣鼓keng qiang( )的鼓声里,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tao( )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
|
|
|
|
|
|
|
|
|
|
|
|
|
|
|
2.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 2分
A.他(ta)赶紧谢我:“上(shang)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B.我昨天看了(le)篇(pian)以《韩寒(han)大战方舟子》为题的文章(zhang),二(er)人之(zhi)间的辩论(lun)愈(yu)演愈(yu)烈。
C.“临(lin)汾最美(mei)女孩”孟佩杰,乍一看,是(shi)一个十五、六岁花季少女,只是(shi)言谈间经常(chang)略低下头抿住嘴,下巴的轮(lun)廓(kuo)显出坚强的个性。
D.米教授对他带的(de)研(yan)究生(sheng)说:“书一定要多(duo)读(du)(du)(du),同一本书每多(duo)读(du)(du)(du)一次便(bian)会有新的(de)收获,即(ji)使(shi)有不(bu)懂(dong)的(de)地方,多(duo)读(du)(du)(du)几次就(jiu)会慢(man)慢(man)领(ling)悟到意思(si),所谓(wei)‘读(du)(du)(du)书百遍,其义自(zi)见(jian)啊。’”
3.下列各句(ju)中,没(mei)有(you)语(yu)病的(de)一句(ju)是( ) 2分
A.《悬崖(ya)》导演刘(liu)进认为(wei),由于过去的(de)谍战片(pian)创作资(zi)料掌握不足(zu),往(wang)往(wang)将潜(qian)伏人员高(gao)大全化,使观众看不到他(ta)们的(de)内(nei)心挣扎和真实情(qing)感。
B.现(xian)代舞(wu)(wu)强调(diao)舞(wu)(wu)蹈艺术要反映(ying)现(xian)代社会生活。能否用肉体来表达(da)灵魂,恰(qia)恰(qia)是中国现(xian)代舞(wu)(wu)团(tuan)所欠缺的。
C.在全球经济一体(ti)化(hua)的情况下,谁(shei)能否(fou)认中国的经济会受到华尔街金(jin)融(rong)风暴的影响呢?
D.理想是(shi)丰满(man)的,现实是(shi)骨感的,许多人(ren)都深(shen)知这一(yi)点(dian)——幸福(fu)靠(kao)的是(shi)自己的努力取得的。
4.默写。(8分(fen)(fen),①~④每(mei)题1分(fen)(fen),⑤~⑥每(mei)题2分(fen)(fen))
① ,来者犹可追。 ②沾衣欲(yu)湿杏花雨(yu), 。
③他不(bu)会因(yin)为(wei)虚度年华而悔(hui)恨, 。
④ ,不求闻达于诸侯(hou)。
⑤《破阵子》中(zhong)“ , ”两句,表达作(zuo)者辛弃疾抗(kang)敌报国、建功立(li)业的宏大抱负(fu)。
⑥面对艰(jian)辛与(yu)压力(li),不少古(gu)诗(shi)词(ci)告诉我们要(yao)学会(hui)做一个坚强的人(ren)。请写出其中的两句(ju):
, 。
5.名(ming)著阅(yue)读。(6分(fen))
(1)《二十四孝图》是选自回(hui)忆性散文集《 》中的一篇文章, (作者名)觉(jue)得 、陆(lu)绩怀(huai)橘等做法还能效(xiao)仿(fang),但对 、郭巨埋儿等故事不但不明白,甚至心生反感。(2分)
(2)“当青年团员讨论人(ren)(ren)能否(fou)克服自己养成的(de)习(xi)(xi)惯例如(ru)吸(xi)烟时(shi),A的(de)回答是:‘人(ren)(ren)应该(gai)支配习(xi)(xi)惯,而决(jue)不是习(xi)(xi)惯支配人(ren)(ren)。’有(you)一人(ren)(ren)嘲笑A说(shuo):‘说(shuo)得好听……’A把手中的(de)烟卷儿狠劲(jing)儿拧灭后说(shuo):‘从(cong)今以后,我(wo)决(jue)不再吸(xi)烟!.......’”这一情节中的(de)“A”是 (人物(wu)名)。请(qing)针对“人应该支(zhi)配习(xi)惯,而决不是习(xi)惯支(zhi)配人”这一语句,再列举(ju)出名著一个精彩(cai)情节(jie),来阐(chan)述其正(zheng)确性。(4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dong)。(8分(fen))
【图(tu)表解(jie)读(du)】 某(mou)学(xue)(xue)者就“初(chu)中生语(yu)文学(xue)(xue)习方(fang)式(shi)与学(xue)(xue)习效(xiao)率之关系(xi)”对三个平行班(ban)(每班50人)进行了调(diao)查(cha),以下是调(diao)查(cha)的数据(ju)统(tong)计。
学(xue)习方式(shi) |
掌(zhang)握(wo)80%以上 |
掌握50%一(yi)80% |
掌握50%以下 |
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 |
12人 |
28人 |
lO人 |
二班(ban):自己看(kan)书做题(ti) |
11人 |
30人 |
9人 |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
40人 |
9人(ren) |
1人(ren) |
(1)由上表可得出结论:(2分)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分)
【主题活(huo)动】 希(xi)望中学(xue)“风(feng)帆”文(wen)学(xue)社准备开展以“魅(mei)力(li)语文(wen)”为主题的活(huo)动,假如你是文(wen)学(xue)社一(yi)名成(cheng)员,请你积极参与到活(huo)动中去,完成(cheng)以下任(ren)务。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xie)活动项(xiang)目?请(qing)列举两项(xiang)。(1分)
示(shi)例:编演课(ke)本剧。
项目一(yi): 。项目二:
(2)请(qing)你从(cong)自己设计的(de)(de)二个项目中选(xuan)一项,写出开展(zhan)这项活动(dong)的(de)(de)一个主要环节(jie),并(bing)陈述设计 该环节的理(li)由。(3分)
项目名称: 主要环节:
设计理(li)由(you):
二、阅读理解(共60 分)
(一(yi))阅读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密州上元(yuan)①
灯(deng)火钱塘(tang)三五夜,明(ming)月如(ru)霜,照见人如(ru)画。帐底(di)吹(chui)笙香(xiang)吐麝(she),更无(wu)一(yi)点(dian)尘随马(ma)③。
寂(ji)寞山城④人(ren)老也!击(ji)鼓吹箫(xiao),却入农(nong)桑(sang)社⑤。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zhu)】①上(shang)元:即正月十(shi)五(wu)(wu)元宵节。 ②三五(wu)(wu)夜:阴历每(mei)月十(shi)五(wu)(wu)夜。 ③尘(chen)随马:唐苏味道(dao)《正月十五夜》诗(shi):“暗尘(chen)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ci)处反(fan)用其意。 ④山城:指密州(zhou)。 ⑤社(she):农村节日祭(ji)神之(zhi)所。当时的密州(zhou),因连年蝗旱,民(min)不聊生,村民(min)常举行社(she)祭(ji),祈求丰年。
7.和陆游《游山(shan)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类似(si)的两句(ju)是:(1分)
▲▲
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xue)意(yi)云垂野”的景象。(2分(fen))
▲▲
9.细读全(quan)词,思考作者(zhe)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
(二)阅读蒋士铨的《鸣机夜课读记》 一文,完成题目。(14 分)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②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③,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之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④。母微笑曰:“病少差④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xue)者。②暇:空闲。③痊:病愈(yu)。④争药鼎沸(fei):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chu)响声(sheng)。④差:同(tong)病愈(yu)。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4分)
(1)暇更录唐宋人诗( ) (2)辄指壁间诗歌( )
(3)然则何以解忧( ) (4)铨即持书诵于侧( )
11.选出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而病辄能愈 而吾蛇尚存 B.然则何以解忧(you) 不以物(wu)喜,不(bu)以己悲(bei)
C.铨即持书诵于侧(ce) 战于(yu)长勺 D.铨诵声琅琅然 吴广以为然
1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铨(quan) 则 坐 枕(zhen) 侧 不 去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儿能背诵所读之书,斯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大意。“儿能背诵所读之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待母亲,蒋士铨能“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谈谈在做人方面你的所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PM2.5”来了》一文,完成16 一18题。(10 分)
①“氤(yin)氲(yun)起洞壑,遥裔(yi)匝平(ping)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诗句吟咏意(yi)象是什(shen)么呢?而读了秦观的《踏莎行》词里(li)“雾(wu)失楼台(tai),月迷(mi)津(jin)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就让人知晓了。诗句里的“雾”带给人是诗意朦胧的意境,而“PM2.5”带来的雾霾天气则又是另一番情景了。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2011年11月1日起,中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了强制性的污染物监测范围。在大气监测方面,除了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外,监测领域将扩展至温室气体、汞、铅、挥发性有机物等。2012年3月8日,广东省珠三角17个监测站点8日正式公布包括PM2.5在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这是中国实行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首个按照新标准公布监测数据并评价空气质量的城市群。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为区域空气质量“联防联控”打下基础。
③“从我们近一年的监测数据来看,2011年,广州、佛山、深圳、东莞PM2.5的年平均浓度大概是在37-47微克/立方米之间,与新标准35微克/立方米的限值相比,大概超出6%-34%,与75微克/立方米的日均浓度值相比,PM2.5浓度的超标率介于4%-10%,”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陈光荣说,“按照新标准评价,珠三角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将下降10%—30%。”
④ “监测是手段,治理是关键,”陈光荣说,“如果把治理PM2.5比喻成一场战争,那么我们不能各自为战,要联防联控,区域协同;要多部门协作,更要全社会来参与。”
⑤ “污染物会被输送,而且PM2.5非常纤细,在空中飘移时间长、漂移距离远,区域特征很明显。”广东省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钟流举说,各个城市之间要负起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才能有效治理空气污染。
⑥人们怎样有效对付PM2.5的危害呢?一是人们日常生活要秉持环保理念,因为汽车尾气、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场地、焚烧秸秆和土壤等污染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体健康和公共安全。二是适当避开雾霾天气,因为雾霾主要组成成分是细小颗粒物,能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再进入人体全身血液循环。雾霾天气易感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病人等。如敏感人群外出可以带上医用口罩,普通的帆布口罩只能阻挡大的颗粒物,而N95类型医用口罩,能对0.3微米的颗粒达到95%的防止效果。 (摘自《新京报》等 有删改)
16.说说首节引用诗词的作用。请你结合全文内容,PM2.5有哪些具体的特点呢?(3分)
17.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说明效果?(3分)
18.结合全文内容,试分析我国怎样才能有效对付“PM2.5”这一危害天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