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陪(pei)伴》评点:书(shu)中的故事让人思考,书(shu)的情(qing)感让人落泪(lei)。有书(shu)的陪(pei)伴真好。
陪伴
邀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品一盏香茗,手捧一卷书,任思绪畅游其中。(创设了清幽美好的读书意境,吸引读者。)千年的兼葭散发着晚香,细品纯朴的民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景,铭刻着分手的惆怅;花落人亡红楼梦断,感慨有情无缘的爱情。一路走来,有书陪伴,于是丰满了青涩的青春。(用排比的修辞总领了全文,语言生动,内容选材思接千年。点明了题目,有书的陪伴,于是丰满了青涩的青春。)
兼葭苍苍,曲不哀
秋更深了,寒露更浓了,河边一丛丛芦苇迎风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莹的露珠在闪烁,好似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而又单纯。远处俏丽的身影飘然而过,少年沿河追溯,可是河水汹涌阻隔,只能朦朦胧胧地看到她的裙裾飘在风中,转眼间她隐约在河的中央。河水无语,岸边伫立着一个期盼的身影,任凭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化为河底柔柔的青荇,守候在她脚下的柔波中,伴随着日出日落,潮涨潮汐,始终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美丽。(成功演绎了《蒹葭》的故事,伤感但没失落,因为心中存有一份美丽。景物烘托了男主人公的心绪,而美丽佳人始终隐约在河中央,让人期盼着那种美好,追求不到,便想化作青荇在其脚下陪伴。)
晓风残月(yue),更与何人说?
晓风习习,疏柳萧萧,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这是哪里?我身处何处?一丝蝉鸣,是那样的无力,对了,我已离开了京城,昨日已经告别了朋友,此处已是异地他乡。寒蝉声再起,这个冷落的清秋啊!何时才执子之手呢?从此天涯永隔,美好的年华只有在长久的空寂与思念中度过。“杨柳依依,今我别昔”,离别的绝唱唯有“晓风残月”。(主人公早晨醒来,只有杨柳岸边,晓风残月,才想起已离开京城。何时才能执子之手?只有思念陪伴,唯有离别杨柳陪伴。)
红楼梦断,何处是香丘?
姹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小小一园不可能避免悲剧的上演。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还洁去”吧,“一枉净土掩风流”,何处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无人能解决,因此只能空余惆怅,只能选择离开世俗。主人公无缘爱情,人亡梦断。)
有书陪伴,不仅是装点的青涩,更让我走向成熟。(总结全文,有书的陪伴,让“我”走向成熟。)
点评:
一、有书的陪伴,让“我”的青春丰满,让“我”走向成熟。如何体现这一主题?作者选择了蒹葭的清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景与花落人亡红楼梦断三个材料,在品读中(zhong)明白了(le)其中(zhong)的情感与困惑。选材典型(xing)、生动、有力(li)。
二、诗文中(zhong)的情(qing)感与作者青涩的青春联系不甚明了,还需(xu)有(you)一些过(guo)渡与解说。
三、语言生动(dong),情感真(zhen)挚(zhi)。不论是对河中央女子的(de)追求(qiu)还(hai)是杨柳(liu)岸边的(de)伤感都让人感受真(zhen)切,如见其(qi)人其(qi)境。
四、首尾两段照应,三个(ge)片断并排,结构精致(zhi)。
五(wu)、文(wen)学(xue)功底厚重,可(ke)见(jian)非读书不能(neng)提高文(wen)学(xue)修(xiu)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