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谈起读书,我觉得无非是“勤奋”二字。勤奋是最为质朴又颠扑不破的读书之道。记得小时候读书,先生要求我们的,不仅是读文章,而且还要背下来。中国文学史上的诸多优秀篇章,小时候但凡花了功夫的,有很多至今都刻在脑子里。也许你要问:脑子里记住这么多文章有什么用? 那么我告诉你:至少它能够给你的写作带来灵感。人脑仿佛是一个宝库,多少东西都能装进去,脑子里的东西越多,下笔就越快,写文章就越丰富、越灵动、越容易碰见灵光迸现,左右逢源的情况。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正是这个道理。“破万卷”的“破”字,已经告诉了我们,读书不是点到即止,而是需要勤奋,需要下功夫。读书如果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收益是不大的。
②我们不仅要勤于读书,还要勤于实践。求之于书,证之于实,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完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至理名言。我们不能因为进入了网络社会,很多知识可以方便地从网上获取,就忽略了行万里路的重要性。我的感受是,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入到具体的实践调查中,才能去伪存真,才能真正领会与理解。以我自己为例,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一个人,为了弄清楚他取经之后,到底由哪一条路回来,我10次赴新疆等地考察。当时心中有个疑问,为什么玄奘东归时要到公主堡去? 公主堡既非寺庙,也非顺路,他没理由绕远路跑去拜谒。后来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公主堡,当地人说,公主堡下才是真正的瓦罕古道! 我这才明白,原来玄奘从明铁盖下来时走的其实是这条道,所以必经公主堡,然后到塔什库尔干。而此前,我误将一条由部队开辟的道路认作“瓦罕古道”了——它与公主堡下的瓦罕古道还远隔着一条大河!类似的情况,我经历的不少,这也让我更坚信:实地调查,走万里路,能够让一个人的知识变得更加准确,更加可靠。
1.作者关于读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分)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4分)
3.请从文中找出第②段的中心句。(2分)
4.第②段中(zhong)作者讲述自己赴(fu)新(xin)疆考察的(de)事(shi)是(shi)运用了(le)什(shen)么的(de)论(lun)证方(fang)法,其作用是(shi)什(shen)么?(3分)
参考答案:
1.读书惟“勤奋”二字(或:我们不仅要勤于读书,还要勤于实践。)(3分)
2.人脑仿佛是一个宝库,多少东西都能装进去,脑子里的东西越多,下笔就越快,写文章就越丰富、越灵动、越容易碰见灵光迸现,左右逢源的情况。(4分)
3.我们不仅要勤于读书,还要勤于实践。求之于书,证之于实,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完善知识。(2分)
4.举例(li)论证 通过自(zi)己(ji)的(de)亲身体会(hui)告诉人(ren)们:很(hen)多(duo)东西都需要进入到具体的(de)实践调查(cha)中(zhong),才能(neng)(neng)去(qu)伪(wei)存(cun)真,才能(neng)(neng)真正领(ling)会(hui)与理解(jie)。(或(huo)我们不仅要勤于(yu)读(du)书,还要勤于(yu)实践。求之(zhi)于(yu)书,证之(zhi)于(yu)实,在实践中(zhong)检验知(zhi)识(shi)、完善知(zhi)识(shi)。)(或(huo)实地调查(cha),走万里路(lu),能(neng)(neng)够(gou)让一个人(ren)的(de)知(zhi)识(shi)变得更加(jia)准确,更加(jia)可靠。)(3分(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