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古诗词赏析题集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liang)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huai)旧空吟(yin)闻(wen)笛(di)赋(fu),到(dao)乡翻似烂柯人(ren)。
沉(chen)舟侧畔千帆过(guo),病树前头万木春(chun)。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shen)。
【评(ping)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练习】
(1)请发(fa)挥想象(xiang),用生动形象(xiang)的语言,说说“沉(chen)舟侧畔(pan)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miao)绘了怎(zen)样的一幅图画?
答案: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有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一派生机景象。
(2)“沉舟(zhou)侧畔千帆(fan)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hun)”一句(ju)富含哲(zhe)理而被后世广(guang)为(wei)传诵,你从这句(ju)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fen))
答案示例: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3)“沉舟侧(ce)畔(pan)千帆过,病(bing)树前头万木春(chun)”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zen)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案: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后人将之引申为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自然规律,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5)“怀(huai)旧空吟(yin)闻笛赋,到乡(xiang)翻(fan)似烂柯(ke)人”中的(de)两个典故(gu),分别用来(lai)表现诗(shi)人怎样(yang)的(de)思(si)想(xiang)感情?
答案: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之情。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xie)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yi)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bian)谪时间的(de)(de)长久,又(you)表现了世态的(de)(de)变迁,以及回归之后(hou)生疏二惆怅的(de)(de)心情,涵(han)义十分丰富。
C.颈(jing)联以“沉(chen)舟”“病树”作为反(fan)衬(chen),描绘出千帆竞(jing)发、万木(mu)争(zheng)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xiang),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chen)、世事变迁(qian)的无奈(nai)、惆怅与(yu)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zai)朋友的热(re)情(qing)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ren)坚忍不拔(ba)的意志。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刘禹锡__;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2分)
(8)用“/”划(hua)分(fen)下面(mian)的诗句的朗读节(jie)奏。(每(mei)句只划(hua)一处)(1分(fen))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置 身。答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zi)将磨(mo)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开篇以一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曹操享用。换言之,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敌手,之所以胜了曹操,那是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练习(xi)】
1、诗歌(ge)开头为什么从(cong)一把不起(qi)眼的折戟写(xie)起(qi)?
答案: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小:折戟;大:赤壁之战;国家的命运】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试体(ti)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shen)锁二(er)乔(qiao)”两句议(yi)论的妙处。
答案: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_ ____
4、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 该(gai)诗开(kai)头从一(yi)件不起眼(yan)的折戟(ji)写(xie)起,很自(zi)然的引起后文(wen)对(dui)历史的咏叹(tan)。
B “自将磨洗认前朝(chao)”为后两句论史(shi)咏怀作(zuo)铺垫,诗人心(xin)绪无法平(ping)静。
C 诗(shi)人一反传(chuan)统看法,认为若不是(shi)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neng)是(shi)曹操,历史将重(zhong)写。
D 在这首咏(yong)史诗中,作者关(guan)注的(de)重(zhong)点是(shi)赤壁之(zhi)战(zhan),以两位(wei)美(mei)女(nv)的(de)命(ming)运来反映赤壁之(zhi)战(zhan)对东吴(wu)政治军事形势的(de)重(zhong)大影(ying)响。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luo)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shen)世浮沉雨(yu)打萍。
惶恐滩头说(shuo)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sheng)自(zi)古谁无死,留取丹心(xin)照汗青。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颔颈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却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zhi)士为正义(yi)事业从(cong)容就(jiu)义(yi)。
【练习】
1.文天祥是南宋著名(ming)的爱国诗人,请结合对“山河(he)破碎风飘絮,身(shen)世浮(fu)沉雨打萍”两句诗的分析(xi),来(lai)体会他的爱国情感。
答案: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沉浮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2.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ti)分(fen)析(xi)。(3分(fen))
答案:比喻。宋王朝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浮,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与遭遇。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guo)家命运与个人(ren)命运紧密联系在(zai)一起。诗人(ren)以“风飘(piao)絮”比喻什(shen)么?以“雨打(da)萍”比喻什(shen)么?
答案: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4. “人生自古(gu)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gu)名句,请(qing)简(jian)要分析。
答案:自古以来谁能不死呢,我要让自己的一片忠心永留史册。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势千古传颂的名句。
5.从抒(shu)情方式和思(si)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dan)心照汗青(qing)”这句(ju)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6.诗中尾(wei)联句(ju)直抒胸臆,请你从(cong)内(nei)容上(shang)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