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那一次,我读懂了坦然积淀》评点:苏轼、李(li)白告诉我们坦然的内涵(han),使我不再迷茫。
中考作文:那一次,我读懂了坦然积淀
题记:
只有经过地狱(yu)般的(de)磨炼,才(cai)能炼出创造天堂的(de)力量。只有流(liu)过血的(de)手指,才(cai)能弹奏出世间的(de)绝唱(chang)。
——泰戈尔
(用泰戈尔的名言点明文章主题。文学性强且意义深刻。)
自从上了初三,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题海”,每天6时起床22时睡觉,见同学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也难过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不公:“为什么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努力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简练地写出“我”苦恼的原因:陷入“题海”中,刻苦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直接写出心理的不公,真切感人。但“6时起床22时睡觉”之类的话显得空洞了一些,还需采用描写性的语言来表现。)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这么怨着、叹着,天天愁眉苦脸。终于有一天,父母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们可爱的女儿为何变得如此?失落、抱怨、叹气不止。(用父母不能忍受从侧面衬托了“我”心情的苦闷。)
然后,厄运便到了我的面前——一叠文学名著。望着久久未翻的小说、诗词,我想:好吧,读读也罢,反正学不下去了。(“厄运”和“文学名著”是什么关系?令人费解。翻阅名著是解忧的方式,同时也引起了下文。过渡自然。)
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轼迎面走来。
谪居黄城中,把(ba)酒(jiu)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xi)日(ri)汴河(he)见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qiong)。一蓑烟(yan)雨平生任,踏雪飞鸿(hong)。
苏轼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青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交待了苏轼的曲折历程,结合自身的经历,疑惑他的自得,用三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苏轼有豪情,在挫折中坚守信念。)
“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是。”他笑答。(一句答语,一个笑颜,说出了答案——坦然。)
我(wo)若有(you)所思(si)——也许面(mian)对这些失败的我(wo)也该收获一份(fen)坦然?还未(wei)想完(wan),就看(kan)见黄沙漫天中那位骑驴的歌者(zhe)向(xiang)我(wo)招(zhao)手,一看(kan),原是(shi)李白。
李白同我一样对于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也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碧青纱,头顶飘飘发,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另一人物李白也是充满希望但仕途不如意,用诗句表现其坦然。)
“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望盛唐,我立于其中!”(一句话道出了李白的坦然和豪气,他与苏轼不同的是在挫折中依然充满着的豪气。)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那么我呢?(总结了苏轼和李白的豪情与坦然,联系自己用设问引起“我”的自醒。)
别再怨天尤人了!我对自己说,我才十七岁!我也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我要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直抒胸臆。不再怨天尤人,坦然面对挫折。)
我合上书,自信地抬起头。(用实际行动表达决心。)
点评:一、联系(xi)历(li)史(shi)文(wen)人(ren)的(de)事迹(ji)、情感表达主题,深刻(ke)且有文(wen)学气息。对自(zi)(zi)己所遇(yu)挫(cuo)折(zhe)写得(de)(de)详细,由自(zi)(zi)己的(de)苦恼引(yin)出名人(ren)的(de)坦然(ran)(ran),再使(shi)自(zi)(zi)己受到启发(fa)。能够从紧张的(de)学习(xi)(xi)中(zhong)体会到坦然(ran)(ran),无疑说明作者平(ping)日里(li)有认真(zhen)思(si)考(kao)的(de)习(xi)(xi)惯。对照(zhao)反省的(de)过程(cheng)就(jiu)是(shi)读(du)懂(dong)的(de)过程(cheng),主题明确(que)。二、作者有着(zhe)深厚的(de)文(wen)化底蕴。古人(ren)的(de)诗词引(yin)用自(zi)(zi)如,恰到好处。三、苏轼(shi)突出的(de)是(shi)面对挫(cuo)折(zhe)的(de)坦然(ran)(ran),在困(kun)境中(zhong)自(zi)(zi)得(de)(de)。李白(bai)突出的(de)是(shi)坦然(ran)(ran)接(jie)受得(de)(de)失但豪情不(bu)变。但在本(ben)文(wen)中(zhong)对这(zhei)两种“坦然(ran)(ran)”的(de)理(li)解不(bu)是(shi)很明确(que)突出。这(zhei)就(jiu)启发(fa)我们深入思(si)考(kao)“坦然(ran)(ran)”的(de)含义,并非只(zhi)是(shi)平(ping)静的(de)接(jie)受,还有在平(ping)静中(zhong)抗争的(de)意思(si)。四、结(jie)尾(wei)的(de)怨天尤人(ren)在前文(wen)中(zhong)没(mei)有表现出来,题记和(he)本(ben)文(wen)照(zhao)应不(bu)太(tai)充分,使(shi)得(de)(de)结(jie)构不(bu)是(shi)很严(yan)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