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铸就大写作
上到三年级后,许多家长很苦恼,自己的孩子最怕写作文,又没有好的办法进行知道。其实不仅许多中小学生怕写作文,许多大学生、研究生都怕写文章。经常是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放下笔口若悬河,提起笔无话可说。有的写出来干巴巴,有的写出来语无伦次。
但是,现代社会,由于越来越重视交流、沟通的作用,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学习和事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能力考试改革的趋势,语文包括英语的考试会越来越重视写作能力的测试。我在教学中发现,小练笔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为什么要“练”小练笔
(一)练是为了缩短过渡期语文学习的焦虑。
小学三年级是学习上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开始接触语文学习中的较难的一个内容——作文,而作文的重要性就是在于体现一个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经过几年级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在二年级时,学生对写生活、看图写话等形式的小作文接受较容易,但是一上三年级,要求他们根据一定的内容和要求写一篇较完整的文章,既要又一定的篇幅,又要求内容具体,对方言区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学情不积极,无形中增加了心里负担,在学习的过渡期,学习的开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要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心里上的焦虑,平稳度过这个时期,不致于从一开始接触作文就有压力,学生紧张,家长担心,从而产生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局面。我在教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从开始导入到学生完稿,整整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期间学生写稿写了两遍,集体评讲、修改三遍。如果每一次的作文都按这样的时间、规格来进行,不仅在时间上不允许,还干扰了整个
教学计划。此时,我想到,小练笔更有利于学生的训练,它不同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如《小摄影师》写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的事。学完这课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不多的话语,却能令学生乐于动笔,能乐在其中,自然就消除了学习上的焦虑了。
(二)练是为了在巩固字词学习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
儿童时期形成的兴趣、技能,对其今后的学习、发展,起着指引性作用,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能事半功倍等事实已经无需多言。现在新大纲要求小学生由三年级前以大量识字为主,目的就是为中高年级的读、写能力提供保障。学生会认、会读的字不少,在头脑中的再现速度也快,但是真正掌握运用还是离不开写这种练习,但是单一的抄抄写写,这种机械重复的动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形近字互相混淆,乱套乱用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这说明单一的字、词抄写是不足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我们要学生能读能写,就应该有灵活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重复使用汉字的训练中不再出现错别字的现象,还可以使学生为了句子意思表达得更完整而自学生字。由于在小练笔中,学生要充分调动所学的字词,完成他们自己想要说的话,这种主动再现,积极的再现,使得错别字出现的几率大大降低,并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长期训练积累下来,游刃有余应不在话下。
我想,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网络语言铺天盖地的情况下,及早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合理地使用汉字,在学生头脑中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这种概念越早建立越好,时常让学生动动笔,练习各种句式句型,短小、灵活、包罗万丈的小练笔就大有用途了。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让学生模仿第四自然段,描写西沙群岛还有哪些鱼群,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形式。练习是为了巩固和应用,为了写作打下基础。
(三)练是为了尊重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是由于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所致,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之功能不断激活,工作有限性的不断提高和结构间各元素相互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实现的。小学生的习作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他能否掌握各种工具,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直抒心中所言,一吐为快,都在于其机体内认知结构各元素之间互相作用下产生的结果。我们提倡多重视小练笔,目的也在于此。学生个体发展存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个体本身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为了平衡差异,提高认知能力,我们多利用小练笔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和写作上找回自信,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在学习《南辕北辙》的时候,我让学生写出自己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的话:
生1:你回头吧,这样你是到不了楚国的。
生2:请你尊重事实,楚国在南边,你硬要往北走,目标与行动不一致,还不是白费功夫?
生3:不要以为你盘缠多,马好,车把势好,就能做到与事实相反的事才行。我相信,只要你能听朋友的劝告,你很快就能去到楚国。
……
不管是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够把自己学了课文之后的理解写下来,就达到了目的,无好坏高低之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可能是在大作文里,学生享受不到的乐趣。
二、怎样“练”小练笔
(一)要突出“小”
既然是小练笔,我们就要在小字上做文章,首先,要求要小。很多时候,当学生接到写作作业时,总会条件反射般问我:“老师,要写多少字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倒胃的问题,学生完全不是在享受写的乐趣,只是用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对待,说些废话,凑凑字数,不仅自己完全误解了作文的真正的目的,对教师来讲,也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小练笔不像写作文那样高要求,不论字数,不考虑段落,不考虑结构,只针对单一的要求,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解除学生的压力。其次,范围要小。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往往不满意学生对细节的描写,觉得他们忽略了最能体现文章内涵的地方,使文章失去了较强的感染力。我想,小练笔的作用恰恰就在此,不同的片断我们都可以除去枝枝节节来训练,也就是对文章细节的一些训练,专注写某一个点,不作铺展,久而久之,在写作时,学生就能用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了。
(二)在阅读教学随机进行练笔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巧施小练笔不失为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1、省写内容练补写。
有些课文,在不影响主题和主人公形象的前提下,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惊弓之鸟》一文是以更羸的话作为结束的,但是,对于更羸的解释,魏王应该还有话要说,留下这个空间让学生进行想象补白。我就要求学生练习把魏王的话写下来:
生1:魏王捋捋胡须,不住地点头说:“了不起!了不起!佩服!佩服!真乃天才啊!”
生2:啊!原来如此。看来,你真是射箭高手!
生3:噢,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又如有些课文前面描写了一系列相关的内容,后面作者就省略不写。对于这种省略的艺术空白,老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补写。
2、略写内容扩写
有些课文由于表现中心的需要,内容一笔带过,叙述简略概括。教学时,要有意把这些句、段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如《荷花》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我让学生想象,这么美丽的白荷花会有什么样的姿势?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就说开了,有的干脆自己摆上了造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写下自己最喜欢的荷花的姿势:
生1:那朵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荷花,挺直了自己的腰杆,向着太阳公公微笑。
生2:害羞的花骨朵儿,好像不好意思抬起它的头。
生3:你看那两朵紧紧靠在一起的白荷花,多像一对姐妹啊!
3、含蓄内容练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不尽”,看似结尾,却意味无穷。这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写了大雨过后村里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些得以逃命的村民面对洪水卷走的家园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一个学生就这样写道:“村民们很后悔自己破坏森林的行为,洪水过后,他们回到家乡,就马上上山种树,还教育他们的孩子,要好好保护树林,不再让悲剧发生。”
(三)、培养观察能力,向生活要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大量重复繁杂的表象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组织学生练笔。如让学生把在校内参加的过“六一”等活动情况写下来,让学生把在家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写下来,让学生把在社会上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和参加的活动情况写下来,更富真情实感。学生在参加了校内外活动后,要及时练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下来。
四月中旬,正是春夏之交,那天,学校的上空被厚厚的乌云遮盖得严严实实,地面如同晚上八九点一样黑沉沉的。这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随即豆大的雨点噼噼啪啪就打在窗户上了。我让学生停下手中的活儿聆听雨声,在走廊上观察四周的环境,用手接天上掉下来的雨滴,举起手掌握住在指尖穿梭的凉风,背诵一首首描写春雨的古诗,然后坐下来交流自己的观察、感受。随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下对这场春雨的感受,在鸦雀无声的课室里学生时而拄笔凝神,时而喜形于色就知道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写作中了,上交的作业,已不是短小的练笔,更像是一篇篇美文大作。(见学生作品附1)
广播里、电视中、学生的身边天天都有新鲜的、有趣的事情发生,这就是学生习作题材最丰富、最直接的来源。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留意身边小事,培养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营造主动观察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皆作文,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
三、开展小练笔的几点思考
(一)评价要灵活多样
小练笔的评价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它不像作文的评价那么严肃,但也不是马马虎虎,因为,学生的努力都希望得到合理的评价和肯定。我比较喜欢由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更看重自己在同龄人中间的分量,能得到同学的赞扬,跟得到教师的赞扬同等重要,所以,每次小练笔写完后,先请同桌过目,再由四人小组推荐,哪怕是其中有一句妙言,也可以推荐到班上的展示时间,这样,被推荐的几率就大得多,学生心中就会有更多的满足感。此外,教师的评语评价比单纯的等级评价更受到学生的喜欢。
(二)重视积累,进行保存
其实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时时处处的积累。我们的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完成的练笔作业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孔子有句名言:温故而知新。没有故何以得新?所以应当鼓励学生把自己多时的练笔保存起来,成立个人的资料库。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能把当时的观察、感受保存下来,不仅使自己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更是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在将来就能作为一种成果来收获了。
(三)由练笔到日记
现如今,能坚持写日记的学生不多见,任何习惯都是越早养成越好,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写完整的日记了,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写日记,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小练笔写的再好也不如天天写日记,所以,我想,利用好小练笔作为桥梁,逐步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才能帮学生走得更远。
小练笔只是众多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中的一项,还有更多的方法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挖掘和运用。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有效的好办法。
参考资料:
①《用“小练笔”,提高写作能力》鲁雪凤
②《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陈英和
③《在阅读教学中巧施小练笔》
④《写小练笔要活》周晓芳
⑤《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周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