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嘉(jia)祐集》卷十四“先子讳序,字仲先”选段及翻译
先子①讳序,字仲先,生于开宝六年,而殁于庆历七年。先父名(ming)序,字仲先,生在开(kai)宝六年,逝(shi)世于庆历七年。
娶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长曰澹,次曰涣,季则洵也。娶(qu)妻(qi)史夫人,生了(le)三个(ge)儿(er)子,大(da)儿(er)子是(shi)苏(su)澹,二儿(er)子是(shi)苏(su)涣,三儿(er)子是(shi)苏(su)洵。
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先父年少时是(shi)个孤儿,喜欢做好事但不爱读书。
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晚年才开始作诗,能清楚事(shi)物的规律,反应敏捷完成迅速,总共几(ji)十年就写了(le)几(ji)千(qian)篇。
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②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上从朝廷(ting)郡县的事情(qing)写起,下到乡间老百姓(xing)打猎(lie)捕鱼等生活的情(qing)趣(qu),都可以在诗中见到。
观其诗虽不工,然有以知其表里洞达,豁然伟人也。观看(kan)他(ta)的(de)诗虽然(ran)不(bu)是很(hen)精巧,但可以凭借字里行(xing)间知晓透彻豁达的(de)道理,心胸(xiong)开阔(kuo)是个才识卓越(yue)的(de)人。
性简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他(ta)的性格平易近人,从(cong)不令(ling)人感到害怕,他(ta)严于律己宽以(yi)待人,与人交往,无论贵(gui)贱贫富都能(neng)与他(ta)快乐相处。
见士大夫曲躬尽敬,人以为谄,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然后人不以为怪。他(ta)看见士大(da)夫毕恭(gong)毕敬,人们认(ren)为(wei)他(ta)在巴结(jie)奉(feng)承,待看见他(ta)对田间老农和(he)乡(xiang)野百(bai)姓也是这样,这以后人们就不再感到奇怪。
居乡闾,出入不乘马,居住在(zai)乡(xiang)下,出入不(bu)乘坐马车(che),
曰:“有甚老于我而行者,吾乘马,无以见之。”他(ta)说:“有比我年长(zhang)而走(zou)路的人,我若(ruo)乘坐马车,不(bu)好意思(si)见到他(ta)们。”
敝衣恶食处之不耻,衣服(fu)破旧饮食粗劣,他却不认(ren)为可耻,
务欲以身处众之所恶,盖不学《老子》而与之合。他喜欢身(shen)处人(ren)(ren)群中而不遭到众人(ren)(ren)讨厌(yan),大概是(shi)没有学过《老(lao)子》而与老(lao)子思想(xiang)相通(tong)吧。
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属诸子。在家不管理家里的(de)事情,把家里的(de)事情嘱托(tuo)他(ta)的(de)几个儿子。
至族人有事就之谋者,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等(deng)到(dao)同族人中有(you)要(yao)事需要(yao)谋(mou)划 (商议),他就常(chang)常(chang)尽心竭力,反反复复帮忙却不感到(dao)厌烦。
凶年尝鬻③其田以济饥者。灾(zai)荒年月曾卖田来接济(ji)饥(ji)民。
既丰,人将偿之,丰收之后,别人(ren)将偿(chang)还他,
曰:“吾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他说:“我自己(ji)卖田,不是因为你(ni)们(men)的缘故。”
卒不肯受。最终他不肯接(jie)受。
力为藏退之行,以求不闻于世。他不(bu)(bu)想在世俗中求(qiu)取(qu)功名,不(bu)(bu)求(qiu)闻名于世。
然行之既久,则乡人亦多知之,以为古之隐君子莫及也。然而他长时间做(zuo)好事,乡上(shang)有很多人(ren)也(ye)了解他,认为古(gu)代隐居的(de)君子(zi)也(ye)比(bi)不上(shang)他。
先公十五年而卒,追封蓬莱县太君。先父逝后十五年(nian),被追(zhui)封为蓬莱县太君。
【注】①先子:已(yi)经去(qu)世的父亲。②畋(tian):打猎。③鬻:卖。
(节选自苏洵《嘉祐集》卷十四)